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战场日本兵力投入变化表。据此可知(     

时间

日本在中国战场的兵力投入(万)

1937年冬

约73.5

1938年冬

约112

1939年冬

约119

1940年冬

约133

1941年12月7日

约135

1945年8月15日

约173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B.中国人民持久抗战为亚太地区盟军提供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C.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D.日本加速推进灭亡中国计划
2 .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证明该结论的一项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班超经营西域
③昭君出塞               ④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④
2023-07-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从16世纪开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影响
C.商业危机的影响D.气候变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几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销行无多。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也寥寥无几,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D.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2023-07-1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通过资格审查1183万余人,平均竞争比超过60: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0000:1。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后继乏力B.价值取向因势而动
C.追求稳定幸福生活成为共识D.经济体制已出现根本性变革
2023-07-1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23-07-19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中国“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座城市,开行列数从2012年的42列增加到2021年的15183列,一改往日搭载货物“去多回少”的局面,重点枢纽间去程和回程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一带一路”倡议及实施
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
D.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
2023-05-07更新 | 416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明朝士人虽仍把读书习儒当成人生努力的方向,但同时又强调个体于世间生活中自食其力、持产固志的重要性,进而以通融豁达的择业观念认可经商治生惠及公私的必要价值。这反映了当时(     
A.读书习儒促进阶层流动B.个性解放增强独立意识
C.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念D.殖产兴业推动思想解放
2023-05-02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1年,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成立医学堂,重点研究流行传染性疾病,并决定“将传统的奏折上报形式改为电报”,规定“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这些举措(       
A.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B.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C.建立了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D.意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