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

领域表现
服饰长袍马褂、西装、①、旗袍
餐饮中餐与②
交通工具马车、人力车、电车、汽车、火车、轮船和③
通讯工具邮政通信、④、电报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标清序号)

(2)下列三幅图片是一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不再缠足的姑姑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材料一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3)据材料一,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8-05-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2016~2018年“律商联讯”学术数据库(目前比较全面理想的新闻数据库,可全文访问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通讯和广播稿等)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高频词汇统计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中国(     

排名

单词

频数

1

中国(China)

2866

2

路(road)

1439

3

带(belt)

1134

4

国家(country)

1020

5

中国的(Chinese)

976

6

倡议(initiative)

748

7

项目(project)

742

8

贸易(trade)

684

9

经济(economic)

658

10

投资(investment)

563

11

年(year)

560

12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507

13

亚洲(Asia)

485

14

世界(world)

483

15

北京(Beijing)

439

A.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B.推动了大国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C.主动融入区域集团化的潮流D.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智慧
2024-05-23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下表所示为宋代商业政策法规的重要内容(部分)。这些措施表明宋代(     

重要内容

来源

“其四方商旅村户,时暂将物色入市货卖,许与买人从便交易,行户不得障固;如违,依强市法科罪”

《宋会要辑稿》

“诸买卖不和而较固取者,及更出开闭,共限一价,若参市(谓人有所买卖,在旁高下其价,以相感乱),而规自入者,杖八十”

《宋刑统》

“检纳税钱毋有违限,或限内无故稽留,及非理搜检,并约喝无名税钱者,各徒二年”

《庆元条法事类》

A.区域专业市场的辐射力较强B.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相适应
C.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D.注重规范商品的交易与市场管理
2024-05-23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铜川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旧唐书》与《新唐书》相关内容的对比,据此可知(     
《旧唐书》编撰于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史料来源主要是《唐实录》和唐朝国史。存在大量转抄《唐实录》和唐朝国史的原文的现象,体例较为混乱
《新唐书》编撰于北宋时期针对《旧唐书》中文字繁琐的问题,追求文字精练;效仿“春秋笔法”,叙事把纲常名教放在核心地位
A.《旧唐书》具有秉笔直书的特点B.理学有利于《旧唐书》的传播
C.《新唐书》注重原始史料的保存D.《新唐书》强化儒家伦理影响
6 . 下表为唐代各道科举人才的分布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科举制(       
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剑南道陇右道合计
21328
初唐49444129125422188
中唐6149503431127411250
晚唐334620161427138
合计145140114815717131133584
A.人才选拔受多种因素影响B.录取依据缺乏公平
C.导致了门第制度彻底瓦解D.实行阶层固化制度
7 . 下表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教育发展情况简表,辛亥革命后教育发展(       

1910年

1912年

1912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13478人,是1909年人数的三倍

学校数量

42696所

87272所

学生人数

125万

290万

A.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B.推动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浪潮思潮的兴起
C.促使我国教育迈出近代化道路的第一步
D.有利于我国生产力解放和社会生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太平天国时期(     
内容出处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天朝田亩制度》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威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 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妇女获得了人身自由
C.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D.妇女得到一定的解放
2023-01-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塑造的劳模形象统计(部分)。

时段代表作品作品特点
19491965《伟大的起点》等人物的“激情状态”与”竞赛意识”作为一种内驱力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走向,其中,劳模作为奋进精神的核心驱动力起着关键作用。
19661989《逆光》等“文革”十年中的劳模形象,显示出一种特有表征—阶级斗争的典范。劳模逐渐弱化其生产本性,转而成为某种高度典型的“斗争英雄”。20世纪80年代,劳模主体意识觉醒,对个体理想勇敢追寻。劳模的“集体”属性开始缓慢向“个体”属性挪移。
1990年至今《蒋筑英》等这一时期劳模题材电影往往以真实经历改编和文献纪录片的多重弥合,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与影像的真实感;从叙事结构与视听层面来看,劳模的讲述方式增加了“拼贴式的、时空跨越式”的讲述方式和他者视角,更加接近观众审美需求和主流情感的路径。

——摘编自王飞翔《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银幕劳模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23-10-08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