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2024-03-04更新 | 2002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胡桃、大蒜、胡荽、石榴、红蓝花、葡萄、胡葱、苜蓿、胡麻豆,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博物志》卷二《异产》载:“《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汉世有献者。”火浣布即石棉,在古人眼中是神奇之物。《博物志》所谓“《周书》记载”,实际上来源于“周穆王大征西戎”的传说。但东汉时石棉的确仍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原,《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博物志》卷三《异兽》中记载了一种能“食虎豹”的“小兽”,并刻意描写其“大如狗,然声能惊人”。后世学者考证这一小兽为“狻猊”,即东汉时西域诸国多次进献的狮子。《博物志》的记述,与同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经典中将“佛祖讲经”形容为“狮子吼”。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末到北宋初五十多年时间里,教育逐渐衰退。学校教育流于形式,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宋初荫补之制度充斥朝野。只要一族有显赫之人,即可显耀整个家族。从文献记载看,仁宗以前,州县兴学寥寥无几,到庆历时不仅诏令全国州县兴学,且规定各州“选部属官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充任。北宋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子监为主导、以中央太学为主体、诸多专科学校及地方学校配套的全国多层次官学系统。庆历改革主要是变原来先诗赋后策论为先策论后诗赋。熙丰改革时规定,诗赋及明经诸科罢而不用,专以经义策论试士。在太学内采用三舍法的升级制度,打破了科举对选士的垄断。著名的《春秋》大师孙复就是范仲淹一手栽培,同时又作为兴学时的名师被朝廷召到太学讲学;大思想家张载、石介也是在兴学之下成长起来的。熙宁八年颁发王安石撰的《三经新义》作为取士之准绳。三次兴学为解决宋初养士取士制度弊端进行了不少合理的改革,但结果并无多大逊色。

——摘编自金仁经《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12年1月5日,学贯中西、刚从德国留学归国不久的蔡元培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长后,对教育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培养少数官吏的教育改为以广大人民为施教对象的国民教育。为实施国民教育,废止了中小学读经讲经课,同时加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国文、算数、历史、地理、理化等科目。蔡元培提出“国民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主张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代替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封建教育宗旨,同时强调五育不可偏废。民国成立后颁布的癸丑学制明确宣布教育为男女共享的权利与义务,女学不别立系统,与男子同。但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很多仅停留在形式上。

——摘编自张延华《蔡元培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三次兴学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蔡元培兴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宋兴学与蔡元培教育改革成效有限的共同原因。
2023-07-17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的洛阳,寺院林立,一度出现“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的盛况。这表明(     
A.儒学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B.佛道思想成为社会发展潮流
C.三教合一的局面正在形成D.佛教的本土化特色日趋明显
5 . 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记载表明(  )
A.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B.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
C.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D.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
6 . 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包撒尼雅斯在其《希腊志》中提出,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足上的细丝。该记载表明(     
A.养蚕缫丝技术已传入欧洲B.海上丝绸之路已达地中海
C.西方对中国有了精确了解D.中西方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7 . 据记载,西汉刺史“以六条问事(考察豪强、郡守等)”。汉成帝时,有人向刺史朱博揭发当地丞尉(县丞和县尉的合称)有问题,而他则以丞尉不在自己的管辖权限之内为由,拒绝办理这个案子,并让百姓去找别的部门来解决这问题。这表明西汉刺史(     
A.监察对象单一B.监察权力较小C.监察方式落后D.监察范围明确
2023-03-24更新 | 285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当地“农既专力,其用心自精,占测气候,详密多验。由元旦至于岁暮,凡风云肠雨之变,潦旱丰歉之兆,趋避弛张之宜,咸有口诀韵语,汇类极繁”。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农业生产注重了精耕细作B.理学观念渗透到生产实践
C.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D.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古代地图简史

时期概况
三代及之前据《世本八种》记载,黄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周礼》记述“司险掌九州之图……而达其道路”
春秋战国《战国策·燕策》中有荆轲刺秦王,献督亢地图,“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
秦汉《史记》记载,萧何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地图《驻军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魏晋西晋名臣裴秀提出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长期为中国古代编制地图所遵循
唐宋唐代宰相贾耽指导编制《海内华夷图》,开创了“古墨今朱”分色编绘历史地图的先河;北宋石刻《九域守令图》是我国传世的地名最多、时间最早的政区地图
明清《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现存的闻名世界的实用航海图;利玛窦用西法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康熙令中国官员和西方传教士测绘完成《皇舆全览图》,此为我国第一幅实测全国地图

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或两则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下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6世纪南传佛教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传播情况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     
中国僧人法显411 年,法显曾途径耶婆提国,有过短暂停留,后在其《佛国记》中写到:耶婆提(爪哇或苏门答腊)“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
印度高僧求那跋摩424 年,求那跋摩该高僧应邀到阇婆国(爪哇)为王母和国王授戒,据其所言,该地佛教颇为兴盛。
A.经历不同导致史实至今已不可能考证B.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尚需更多材料佐证
C.求那跋摩的身份表明了其记述更真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获得历史事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