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代英法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其民主历程和分权制衡的特点值得各国借鉴,但政体选择还是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中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制衡关系;此外,英国政体还存在哪些权力制衡关系?

材料二   法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1791年,《1791年宪法》颁布,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后,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794年,“热月政变”后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

⑤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法兰西民法典》正式颁布。新宪法正式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⑥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

⑦1830年,法国人民进行“七月革命”,金融资产阶级掌权。

⑧1848年,法国发生“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⑨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1852年12月,波拿巴加冕,共和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二帝国。

⑩1870年普法战争。9月,巴黎革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1870年第三共和国即已诞生。从此,法国走上政治民主道路,但其中仍有曲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的法国大事年表,说明法国政体变化过程中体现的特点。结合识,概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材料三   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决该法案违宪。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1937年2月,罗斯福提出进行司法改革,他建议最高法院法官由原来的9名增加到15名,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他的建议遭到法院和国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未获得通过。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3)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判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和反对总统提名法官体现了美国司法具有什么特点?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意图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下列大事年表,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1038年西夏建立
1044年宋夏和议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有战有和,以和为主B.北宋政权已统一全国
C.南宋与西夏和平共处D.有战有和,以战为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事件
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
2021-12-04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源流:历史的延续与发展

材料一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材料二   “革命”(revolution)一词原意为“旋转”“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此次革命高举与过去制度诀别的普遍性理念,从而超出了一国的政变,波及其他国家。作为宪法前言的《人权宣言》,开头就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三   1848年以前,“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在欧洲徘徊……如果我们环顾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不敢因此而低估在反抗双元革命中诞生的、具有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力量,这一思想体系在1848年已做了首次的经典性阐述。(注:“反抗双元革命”指批判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弊端因素)

——【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首次的经典性阐述”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加下划线部分的观点?请结合所学,加以解读。
2022-05-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学科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技术类地理化学物理学
人数563662354533612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中国与西方大事对比

类型中国西方
政治①1740年,《钦定大清律例》颁行。
②1790年,缅甸、安南、暹罗遣使庆贺乾隆八十大寿。
③1759年,历经七十余年,清朝终于平定准噶尔。
①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③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夺取加拿大、印度,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
科技与经济①发明于南宋后期的水转大纺车还在使用,曾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纺织机。
②乾隆时期,瓷器工艺发展至顶峰。
①1765年,英国织工发明“珍妮纺纱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178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文化①戴震著《勾股割圆记》、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等书,引发清代考据学大兴。
②1782年,《钦定四库全书》编成。编书过程中,大量书籍被删改、销毁。
①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讨论了法律与政体、自由等的关系。
②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现代经济学由此创立。

——据陈会颖编著的《中外历史对比年表》整理

材料三   “从 1840年追溯到1740年,约相当于中国的乾隆、嘉庆两代。这个时期,在中国是清朝的最盛时期(但已有衰兆),在西方是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情势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在欧美,“有了那种蒸汽机和其他思想学术上不断的新发展作推进器,民权自由的势力,不久也要弥漫全欧……”在中国,一方面科学落后,一方面建起了“最完密的君主专制”。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状况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势不同的原因。
2021-08-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