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献除法典外,还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合同、契约,其法律思想对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姚文振《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文明探究》

材料二   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权威。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以小作坊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在帝国各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罗马法的繁荣与自然法的繁荣是交相辉映的。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A.“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C.“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D.“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石家庄只是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随着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市成为交通枢纽并迅速发展。石家庄位于广阔的华北平原,是重要的产棉区。1922年,大生纱厂在石家庄建成并投产,1926年拥有织布机300架,工人3300余名。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城市的规模扩大,到30年代,全市商户约2300余家,全市人口达63156人,石家庄逐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社会经济中心。之后由于连年战乱,石家庄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一五”期间,国家调整工业布局。国家在石家庄投资兴建由四个棉纺织厂和一个印染厂组成的纺织印染联合基地,使石家庄经济产生了跨越式发展,城市地域极速扩张。其中,棉一厂地选址涉及石家庄市郊的四个村,共征用土地561.67亩。随着石家庄城区的扩展与棉纺织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定居,建成了成片的生活服务区,纺织招待所、纺织医院、纺织职工大学建立起来,纺织职工居民区逐渐演变成为石家庄市人口稠密、设施完善、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心地区。

——摘编自吴茵《棉纺织业与城市化进程:1921—1990年——以石家庄市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期间石家庄棉纺织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玛雅后古典期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无法读懂那些文字和史书。西班牙入侵后,虽然玛雅璀璨的文明几经糟蹋,但余晖至今仍在坚定绽放。尽管欧洲天主教和现代工业文明对玛雅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我们仍可在某些细微之处,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现在的玛雅人,信耶稣也信羽蛇神,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融合殖民时代和玛雅精神的双重文化。

——摘编自李均《神秘莫测的玛雅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玛雅文明湮灭的原因和玛雅文明余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玛雅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以降,封建官僚制逐渐形成。官僚制度需要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以权力及身而止的官僚替代世卿世禄的贵族。为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大量复杂的公文及其制度随之产生。系统化的公文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与此同时,各级官僚也形成了以公文行事的行政运作规则。秦汉公文大体有四种类型,即皇帝御用公文,官僚奏疏、上书,官府行移公文,官府考绩、管理公文。公文在秦汉帝国行政管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帝国庞杂的行政事务又有力地促进着公文制度的发展完善。秦汉时期的公文制度奠定了整个古代中国公文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公文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公文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人是贫是富,是根据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类生活必需品、便利品以及娱乐品。一个人自身的劳动所能够提供的,仅是这一些需要中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需要从别人的劳动成果中去获得。所以,他是富裕抑或贫穷,就要看他可以支配多少劳动量,也就是说,他能购买多少劳动。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人类理性的三个永久性问题,是我们理性兴趣集中所在。这三个问题就是: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应的历史事件,并阐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更名田的前身是明代藩王、勋戚的田产。经过战火,明代“宗室故绝,而房地故在”,于是,自顺治元年起,清政府便对这部分明废藩遗产进行清查。但是这些田地正式改为“更名由”则是始于康熙八年。《清康熙实录》中有相关记载“免其变价,给予原种之人”“与民田一例纳粮”。由此可见,原属于明代藩王的被清政府掌握的土地,已经交由民众种植,并且与普通民田同等纳税,虽然由官田变为真正的民田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是耕种“更名田”的民众并未受到更多的剥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摘编自陈支平《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推行“更名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代推行“更名田”的历史背景,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晏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然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与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编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2)写出促使1870年后德国崛起的制度因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迅速崛起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