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印加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遗迹犹存,从中不难领略到太阳城昔日的风采。

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印加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从广场走出来,建筑物由石砌的宫府衙逐渐变成泥墙茅舍,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在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帕查库提时代,这个广场上曾多次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式和庄严的祭祀典礼。

——摘编自赵古城《远古“太阳城”库斯科》

材料二   社会学家波齐指出:“在中世纪的西方,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生态学那种独特的定居,稠密的定居居民专心地从事城市生产和商业经营,而且还是政治上的自治统一体。这种自治权常常通过反对勒索他们的敌对势力、对付来自领地统治者及其代表或封建势力,或者是来自西方的明白可见的阻力而取得。”这种“自治”激励着处于封建依附体制下的手工业者、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一切渴望自由的人们力图摆脱封建制度,在居住的城市或市镇区域创建新型的社会政治实体和全新的法律体系来保护他们的经济物质利益,以便更好地进行商品经济活动。

——摘编自雷勇《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西方法治传统形成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1000—1533年库斯科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库斯科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4-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作为历经了1300年悠久历史的一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专制。科举考试制度消除了荐举制度选才缺乏客观标准的弊端。随着政权开放,科举考试参加者愈来愈多。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和相关的规定日趋制度化、严密化。

——摘编自康金红《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刍议》

材料二政治的近代化就是政治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要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政治生活。而科举制早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整个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迷恋这种制度,热衷于维护这种制度。

——摘编自孙学涛《科举制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的历史贡献”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中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个人财产不得侵犯,不能随意逮捕自由人,等等。17世纪中期,由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其后不久,议会通过《叛乱法》剥夺了国王招募常备军的权力。1694年议会通过了《三年法》,1701年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将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比作“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从未经历过封建主义,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国家”。因而,以杰弗逊为代表的美利坚的设计师们在构筑国家政体的问题上,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美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出了“立体分权”“双重制衡”的理论: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现“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州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即把分权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美国1787年宪法是“立体分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标志。但在国体确定的条件下,分权制的背后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美国政治的垄断,美国两大政党非极化的深刻根源在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

——摘编自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美两国的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立体分权”理论。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美两国政体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逐步深入,小生产者分化加速,劳动力变为商品、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已经具备等情况下,机器大生产的军用工厂不可能没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洋务派认为向外洋购买军火价值太贵,为了得到廉价的军火,所以自己创办工厂,而在生产中尽可能降低费用,使军用产品“核价尚廉”。这说明价值规律在军火工业的创办和生产过程中是起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产品披上商品外衣价值,就有变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的可能。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具有商品的性质。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用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开办的煤矿中最有成绩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需煤量大增,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等筹办开平煤矿,规定为官督商办,拟募集股本80万两,但商人愿募者极少,结果还是借大量官款,买地建房,向外国订购机器,按法开采,1878年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开平煤矿开始产煤,日产量为五六百吨,到1894年增至1500吨,并迅速地占领天津煤炭市场,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唐廷枢死后,矿务局经营日渐腐败,大借外情,到1900年,英国侵略者通过欺骗讹诈手段,取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财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军用企业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开平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意义。
2023-12-28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殿试虽然始于唐朝,但当时并未形成制度。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才在省试上增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成为定制。宋太祖曾对近臣说过:“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唐代,主考官入贡院前,允许台阁近臣荐举考生。这种公荐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由于这种公荐极易导致营私舞弊,宋太祖乾德元年(968年)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糊名法初行于唐,但并未普遍推行,到了宋代成为定制。糊名法,即把试卷上考生的姓名、乡贯等糊上,使考官无法确定试卷的归属。但是糊名后,考官虽无法看到考生的姓名,还可以通过笔迹辨认。为了禁绝这种情况,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在殿试中实行誊录。誊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在考试内容方面,宋初沿袭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这种制度的消极性日益暴露。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下令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取士。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每科一般录取二三十人,到了宋代,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进士科为例,北宋每科录取约277人。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所具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史是一段备受欺凌的历史,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从此,维护国家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实现独立必须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断绝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遗产”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和执行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三大政策。根据上述政策,毛泽东访问了苏联,并于1950年2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张清敏《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共同的战略利益促使中美关系缓和,两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两国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中美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但两国关系的基础是脆弱的,由于双方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美国也没有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这也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基础脆弱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交会,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送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绸之路”。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外贸易较发达的时期。宋元统治者为了取得海外奇珍异宝并征收外贸税收以助国用,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朝贡”“官本船”为名的官方贸易,凡属官方贸易的货物,免交商税;另一种是民间贸易往来,主要港口如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温州,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商舶,征收舶税,收买舶货。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篡,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从葬。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此外。在良渚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出现的根本原因。
2023-11-0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殖民在给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动力的同时,严重冲击了被殖民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政治上,殖民地国家全部或部分失去了主权,忍受着外来的统治;在经济上,殖民地在失去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资源的同时,还被强迫实行单一经济制度,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稿》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最终结果各不相同……而埃及人、伊拉克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只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余伟民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在政治、经济上带来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浪潮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列举埃及、墨西哥“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的代表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采取的最主要的斗争方式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有何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未来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只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争取国际支持,只能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于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材料二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以来,包括美国总统福特、美国国务卿万斯等多名美国高官也顺利访华,美国政府一再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然而由于中美没有建交,“台湾当局”在华盛顿依然保有官方的外交机构,中国政府拒绝了美方的邀请。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努力,美台断交,中美建交,这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受邀访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改变了过去双方相对隐秘的交往方式,中美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摘编自向东洋《论19721982年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