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以下为关于“牧野之战”的部分历史记载,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史料出处史料内容
《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器底铸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充昏风有商”。
A.“利簋”属于出土青铜器是考证“牧野之战”唯一的可信史料
B.《尚书》作为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和年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C.文献史料与出土实物双重互证有助于历史研究的发展
D.历史事件必须具备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才具有真实性
2023-1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已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何尊”底铸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译文:周武王攻克了大国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注:何尊,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
《尚书》: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译文: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


注:《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孔子编订的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材料二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

材料三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何尊”和《尚书》的史料类型,并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中国”一词来源问题上的价值。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中国”与“华夏”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
2023-12-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峙三(1886—1967年)湖北鄂城县人,1904年参加科举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一年制武昌县师范学堂,1906年秋考取两湖总师范学堂,直至1911年10月毕业。朱峙三一生留下60多年的日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书人,朱峙三的求学经历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大变革相始终,从他留下的日记可见一斑。如:

1901年10月4日的日记里,朱峙三写道:“朝廷近日已下诏改科举制度,不用八股诗赋取士师命以后每夕读《古文观止》。”

“前日(1905年9月2日)报载有上谕,立即停止科举……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吾邑成内人一入学便自大。不读书,预料科举不久即度,欲求时务之学,自以住学堂为有出路。”

“(两湖总师范学堂)下午第一、二堂物理学……教习三泽力太郎,日本博士也……因余为初听物理学之人,甚快意,笔记特详。“予前住速成师范,无理化二科,今日初看试验,颇感兴趣。”“余喜音乐课,余时觅风琴练习之”“今日上课,堂中授三角。去冬几何已教完,小代数亦快教完,以后或可教大代数。予每以算学为苦。”

——摘编自胡香生辑录、严昌洪编《朱峙三日记(1893—1919)》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朱峙三的日记有何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教育大变革的认识。
2022-12-06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B.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C.电影作品《百团大战》D.历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
6 . 对下图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该照片是中美正式建交的见证
B.该照片可用于研究中美关系正常化
C.现代人拍摄的照片无史料价值
D.“一国两制”是该事件的重要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史料。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作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2020-10-14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2015学年湖南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12月联赛历史试卷
8 . 1873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家乡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史书记载该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A.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B.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状况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
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
2019-04-01更新 | 342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后来,日本出版的海战史对此的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可以认识到
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
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