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一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结合所学,列出材料一中“大变局”的具体表现。写出康有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而撰写的两部著作名称。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部分研究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教案》(晚清的“教案”即民众与教会纠纷或冲突的案件,此书收录大量与义和团兴起有关的“民教冲突”案件)
劳乃宣《义和拳教门源流考》1899年(劳乃宣时任直隶吴桥知县)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1900年(袁昶为清朝大臣,因反对义和团被朝廷处死)
《直隶总督裕禄折》1900年,见《义和团档案史料》
《窦纳乐爵士致索尔兹伯里侯爵函》1900年,见《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窦纳乐时任英国驻华公使,索尔兹伯里时任英国首相)
普特南·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1900年(普特南·威尔为当时英国在华记者)。
《论义和团事中国与列强之关系》,《清议报》1900年(《清议报》是梁启超主办的立宪派报纸)
《军机处寄各省将军督抚上谕》1900年,见《义和团档案史料》
《议和难善后更难说》,《汇报》1900年(《汇报》为晚清商业性报刊)
《论列强对中国之政策即中国之前途》,《清议报》1900
佚名《拳匪起祸李鸿章外交文件》1900
《惩前乱而毙后患说》,《(上海)万国公报》1900年(《(上海)万国公报》为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报刊)
文悌《庚子西幸纪程》1901年(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和回京,文悌时任河南府知府)
吉田良太郎、八咏楼主人《西巡回銮始末记》1902年(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和回京,作者身份不详)
支碧湖《续义和拳源流考》1906年(支碧湖为清朝进士,曾任知县,参与镇压义和团)

材料四   探究主题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源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
外国列强与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对晚清时局的影响
(3)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三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对应的序号。参考材料三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个主题,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材料五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自己特色的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4)依据材料五、结合1927年—1934年之间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掌握武装力量”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024-01-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古今国家治理

明法度(法令制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1)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元朝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朝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者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措施及作用。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

(3)概括材料中明朝选拔人才的特点,并列举出三项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19569月,中共八大宣布:“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4-01-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国际法

国际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依据材料和所学,归纳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
2023-01-13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到:“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各界群众也疾呼:“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上述言论发表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日本侵华制造华北事变D.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2021-04-12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扶危济困。

材料 孙中山特别重视扶贫帮困民生战略。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夫国之贫弱,必由一定之由也,有以地小而贫者,有以地瘠而贫者,有以民少而弱者,有以民愚而弱者。”关于扶贫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实业”:

“实业乃富国之本”,“今之美国,吾人知其为世界最富最强之国也,然其所以致富强者,实业发达也。”孙中山指出,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通过发展交通促进货物流通交易。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孙中山提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应重点发展“茶业”。

——摘编自黄和平《孙中山习近平扶贫思想比较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扶贫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提出的背景。
2020-09-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文化、制度创新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   元大都的设计思想,基本遵循《周礼·冬官考工记》城市建设规制,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1)结合上图,请指出太庙是(写序号即可) ;社稷坛是(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它滥觞于魏晋北朝、隋朝、唐初以及金初短期出现过的“行台省”,到金朝后期再出现时,已较频繁地使用行省的简称(以前通常简称“行台”)。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掌国庶务,统郡真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从元朝行省地方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尽管它与前代王朝的“行台省”、“行省”有某种联系,但仅凭前代的影响,尚远不足以使它在元朝发展成为一套完备的制度。其制度定型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与行御史台一样,仍然是“元王朝特殊的政治军事形势及需要”、“对征服区域控制的政治军事课题”。特殊的民族统治背景,使得行省制度蒙上了一层与汉地传统中央集权体制不甚协调的外方,所谓“蒙汉二元制”。

——张帆读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2)结合材料二、三、四及所学,分析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的背景及特点。

材料五   1247年,蒙古皇子与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班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六   海外岛夷之族,澎湖最近,分三十六岛,有七澳介其间。其地属泉州晋泉县。土人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为食。至元初,设巡检司,东为琉球,与澎湖相对。

——《新元史·琉球传》


(3)结合材料三、四、五、六及所学,简要说明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意义。
2020-07-0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历史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一批以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材的电影集中上映,如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底蕴的《丝路花雨》,由中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多国合拍的《马可•波罗》,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些电影
①艺术地再现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②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艺术方面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变迁中的美国

材料   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税法,以缓解巨大的财政压力。1765年,英国政府通过《印花税法》,要求殖民地的报纸、法律文书、保险单甚至扑克牌上都要贴上税票。这几乎影响到所有居民,遭到了强烈反对。九个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提出“无代表不纳税”。会上还有人宣称:“我们应当站在天赋权利这个共同的立场上……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英国政府被迫废除《印花税法》,但声明议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制定约束殖民地的法令,随后又推出其它征税法案。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


阅读材料,从民众反印花税的斗争过程,概括北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原因。
2023-10-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爱德华·柯克,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终身任职。

——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10 . 阅读下表可以看出说明
年份名称
1950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负责处理难民问题
1951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1966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2000联合国决定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A.难民问题已经得到了长期有效解决
B.国际社会积极致力于解决难民问题
C.联合国通过制定法律解决难民问题
D.战争、冲突等等原因引发难民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