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救亡图存

材料   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陷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使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状况,从而开始寻求变革、谋求自强,探索现代化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摘自“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   09版)


(1)请在下表①和②两处填上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下表的四个事件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原因。
自强运动改良主义农民战争民主主义革命
事件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 . “英国脱欧”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事,其进程对欧盟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均势思想是18、19世纪近代国际关系中盛行于欧洲大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思想,英国均势外交战略几乎贯穿整个近代国际关系史。……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能够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的历史背景及这一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第一次全民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了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

材料三英国一直对欧盟(欧共体)采取若即若离的姿态……。英国自认为是历史上的传统帝国,……应该领导欧洲。对欧洲其他国家采取“平衡”战略,……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和保证欧洲的安全。2008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继而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这让英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欧盟的束缚,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远大于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同时,英国感觉到了世界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主权国家在各个方面非常有活力,主权国家的能力似乎仍然高于共同体或者联盟,这导致了英国产生了脱离欧盟的想法。

2016年6月23日,英国再次举行全民公投,最终决定退出欧盟。

——改编自高汝仕《“英国脱欧”对英国自身对外关系的影响分析》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两次意欲“脱欧”的主要原因。
2019-03-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货币既推动肴经济的发展,又影响着政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为了支付镇压农民军的军费,新的钞票大量印行,不到两年,原先规定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的至正印造元宝交钞,便只能兑十几文了。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收有散曲《醉太平》小今:“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位)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并比较宋元时期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

材料 二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三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箫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秦朝历史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A.秦统一的背景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C.秦统一的过程D.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5 . 下图是毛泽东《兴国调查》的目录及内容简介(       
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
一 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
二 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三 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
四 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
五 土地税(又叫公益费)。
六 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
七 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
这篇报告可以用于研究(       
A.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B.大生产运动和“三三制”原则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24-04-0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3年9月,彭德怀在报告中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报告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胜利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万隆会议召开D.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2024-01-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上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A.背景B.过程C.结果D.影响
8 . 中西瓷器贸易

材料一   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   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材料三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6到19世纪与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023-03-21更新 | 39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       
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
B.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官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
C.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
D.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
2022-06-14更新 | 1614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下·北京西城·期中
名校
10 . 工业革命。

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是在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1765年,瓦特发明了能用作发动机的“万能蒸汽机”,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解读。
2021-06-22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选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