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本世纪初启动。以下为该研究就“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 ” 取得的部分重要认识。

材料一   “万年奠基”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万年奠基 ”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材料二   “古国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五千多年进入”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
“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进入“王朝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四千年王朝建立”

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夏王朝建立,制代替制。

“三千年王权巩固”

西周初年,周王通过“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
“两千两百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法令由一统 ”。

材料四   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

传统方案

新方案

> 金属工具的出现
> 文字的发明
> 城市的形成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 出现城市
>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
>权力不断强化, 出现王权和国家

(1)“万年奠基”的核心依据是(     )(单选)
A.南稻北粟格局B.原始农业产生C.石器工具进步D.定居村落出现

(2)依据材料,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     )(单选)
A.此消彼长B.部落联盟C.多元一体D.碰撞交融

(3)以下对于“古国时代 ”的认识,理解合理的有(     )(双选)
A.“ 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 ”,体现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
B.“顶级墓葬”多,说明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长
C.“巨型都邑”出现,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以中原为中心”,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

(4)材料三将以下相应选项匹配到上表的空格处。
A郡县               B禅让               C奴隶               D封建               E世袭
(5)相较于传统方案,新方案有何显著变化?
(6)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简要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4-03-15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艰辛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气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2)综合上述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3)归纳以下三幅图片,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从空间上归纳三幅图的特征。

图片一:1919.6 上海工人罢工       图片二: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翻译(在上海出版)


图片三:1920《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民族复兴。将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任选其二,简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辟了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
       
A. 开国大典(油画)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报》
C.井冈山会师(油画)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2024-02-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殖民面面观在学习《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后,小李同学梳理了相关内容,对“殖民”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1)李同学阅读教材后,发现古代也存在殖民活动。以下地图反映了哪一人群的殖民扩张?(     
A.苏美尔人B.埃及人C.希腊人D.罗马人
(2)7世纪,阿拉伯人走出家乡,成为西亚、北非的主人,原因在于(     
A.武力扩张,建立帝国B.重视贸易,发展经济
C.控制商路,沟通东西D.编纂法典,维护秩序
(3)小李同学整理了近代殖民体系兴衰的时间轴,请选择恰当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填字母)

A亚非拉B工业革命C三角贸易       D新航路E瓜分世界的狂潮F第二次世界大战
(4)随后小李同学在这段论述旁边记录了如下笔记,请将空格处填写完整。

“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指的是摧毁自给自足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指的是引入西方的,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


(5)根据小李同学整理的资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殖民活动的看法。
2024-02-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4 . 信息与载体2022年春季疫情再起,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力地支撑了在线学习,也提醒我们关注人类史上信息载体的变化。
(1)原始先民通过绘制岩画,记录生产生活状况。以下描绘收割场景的岩画反映当时出现了(     
A.畜牧业B.采集渔猎C.商品交换D.原始农业
(2)进入文明社会后,各地出现了形式各异的书写载体。请将下列载体与其诞生地域相匹配。

(3)中国为世界书写材料的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请将下列文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填字母)

(4)下列人物中,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是(     
A.司马迁B.董仲舒C.蔡伦D.班固
(5)造纸术从中国向世界各地传播。依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①公元2世纪初期,造纸术出现于洛阳。
②造纸术外传的第一站是日本。
③造纸术大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
④造纸术在中古时期传到欧洲。
(6)北宋沈括曾写道:“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赞扬的是(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7)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取代纸张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这是哪次经济变革的结果?(     
A.农业革命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信息技术革命
(8)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载体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些发展趋势?
2024-02-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5 . 制作历史图示,可以更直观有效地学习历史。

1.下图是各种器物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过程,对照历史发展,图中(丁)最可能出现在(     
A.夏代B.商朝C.西周D.东周
2.下面是12世纪中国多民族政权并立图,其中南宋位于(     
A.①B.②C.③D.④
3.下列示意图描述的是(     
A.陆路丝绸之路B.佛教传播路线
C.海上丝绸之路D.哥伦布航海路线
4.下侧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5.下面为毛泽东参加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时所登记的信息。据此推断,此次会议应当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6.观察下侧年代尺,回答问题:

(1)时间点A和D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北京在时间点B遭遇了哪场浩劫?此外,北京还在哪场战争中遭受被侵占的灾难?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时间点C与时间点E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时间点E与F发生的史实,它们的相同目的是什么?
(4)从示意图可看出,由A-F这段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两个主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4-0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一份日本关东军布告称:“为布告事,照得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午后十点三十分时,中华民国东北边防军之一队在①西北侧北大营附近爆破我南满铁路。”布告中①指(     
A.北平B.上海C.沈阳D.青岛
2024-02-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清代某位帝王被史学家称为“苦命天子”,在位十余年间内忧外患,前有发(太平军)捻(捻军)揭竿而起,后有侵略者占领首都,被迫“巡幸木兰”,他是(     
A.道光皇帝B.咸丰皇帝C.光绪皇帝D.宣统皇帝
2024-02-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时代的旋律歌曲抒发了创作者的情感,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①1912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②1937年发表的《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③1957年发表的《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④1992年创作的《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1)请将上述四首歌曲与其时代背景相匹配。(填字母)
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
A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2)1912年,中华民国为实现“旧邦新造”采取的举措是(     
A.开展洋务运动B.实行君主立宪
C.颁布《临时约法》D.召开政协会议
(3)下列哪一次会议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进入“春天”(     
A.第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八大
(4)歌曲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四首歌中哪一首歌表达了悲愤的心情和坚定的意志?(     
A.①B.②C.③D.④
(5)模仿示例,在歌曲②-④中任选一首,简述其史料价值。

示例:歌曲①:是研究作者观点和民国初年社会的一手史料,既展现了作者对中华民国未来发展的期望,又反映了民国初年学习欧美、积极进取的社会风貌。

2024-02-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9 . 假如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不同文明的历史变迁。

1.当我国处于下图所示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     
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共和国时期
C.即将步入中世纪D.文艺复兴时期
2.古代有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3.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4.某老师以情景剧的方式描述了某项制度下的现象:披甲执剑的骑士,深沟高垒的城墙,饮酒高歌的贵族,坐拥地租的领主。该制度是(     
A.雅典城邦政治B.西周封邦建国C.西欧封建制度D.近代君主专制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儒家学说成正统B.中央集权制建立C.宗法式家族制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
6.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卡德纳斯改革
7.“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C.巴格达的“智慧官”D.计算机网络
8.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9.公元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和好关系。此时间还可以表述为公元(     
A.10世纪初期B.10世纪末期C.11世纪初期D.11世纪末期
10.欧洲航海家首次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出发地是下图中的____

11.有学者将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动植物、文化、疾病等的交流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下列食品中的主要原料源自美洲玛雅人贡献的是(     
A.炸鸡排B.汉堡包C.奶酪饼D.炸薯条

材料   麦哲伦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未被采纳,转而效力西班牙。1519年,他率领265名船员开始远航。1522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

——摘编自《大国崛起》

1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阅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对下图中的古代世界描述正确的是(     

A.A是古希腊,B是古罗马B.C是两河流域,D是埃及
C.D是埃及,E是两河流域D.G是中国,F是埃及
2.中国人对金字塔的命名是基于其(     
A.价值B.形状C.功能D.声誉
3.某班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4.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位于上图中的(     
A.A处B.D处C.E处D.F处
5.穿越时空隧道, “我”经商来到古希腊雅典,这里正在召开公民大会,人们纷纷涌向会场,当我想进入会场时却被拒之门外, “我”被拒之门外主要由于我是(     
A.商人B.妇女C.外邦人D.成年男性公民
6.小亚细亚是一个历史名称,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自公元1世纪起,这里先后处于几个跨洲大帝国统治下。按时序,这些帝国依次是(     
A.罗马/拜占庭/奥斯曼/阿拉伯帝国B.拜占庭/阿拉伯/罗马/奥斯曼帝国
C.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帝国D.罗马/阿拉伯/奥斯曼/拜占庭帝国
7.从地理环境看,古代文明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
8.从文明成果看,下列文明成果(从左至右分别为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中何区域(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

____区域,②____区域,③____区域,④____区域。
9.综合上述信息,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2024-02-2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