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的商业广告,是了解近代社会风貌的新史料。以下是1930年代上海的若干广告:

A.先施公司

《东方杂志》1930年

B.亚浦耳电器

《东方杂志》1934年

C.春季旅行

《旅行杂志》1935年

D.小学生分年补充读本

《东方杂志号外》1935年

补充说明:

A.公司为华侨创办。广告上书“凡内地不能购到之货物,或虽有而不合用者,请向上海先施百货公司邮寄部函购,保证可靠、迅速、便宜”。
B.品牌由华商创办,品牌名中的“亚浦”取德国、荷兰两个著名品牌之用字,更寓意着“执中国工业牛耳”的决心。广告上列举的产品有电灯泡、电风扇、电火炉等。
C.刊登广告的京沪沪杭杭甬铁路管理局还提供设计旅行线路、介绍食宿等服务,上书“南京、栖霞山、镇江、无锡、宜兴、苏州、昆山、青阳港、常熟、松江、嘉兴、杭州、莫干山”等地名。
D.广告绘有先进交通工具和工矿图案,广告词写有“全书六百册,(一)全部合购,可成完全小学生图书馆;……(三)已购《小学生文库》或《幼童文库》可免购重复之书”。
(1)四则广告内容折射的时代特征是(     )(双选)
A.北洋军阀割据地方B.国共合作轰轰烈烈C.民族工业大力发展D.交通进步影响生活
(2)从先施公司广告中能窥见当时(     
A.华侨垄断邮政业务B.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邮购业务成为主流D.邮政资费非常低廉
(3)亚浦耳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     )(双选)
A.已能生产重工业设备B.具备与外商争利信心
C.摆脱了官僚资本危害D.产品种类有一定拓展
(4)春季旅行广告透露出当时的中国(     
A.北京上海铁路运输发展成熟B.旅行业有季节性淡季与旺季
C.部分人群文化娱乐生活拓展D.政府部门与外商资本相勾结
(5)小学生读本广告间接说明(     
A.当时小学都设有学校图书馆B.小学教材形成体系蔚为大观
C.小学教育采用完全西式教育D.读本已能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6)相对传统文献材料,广告作为“新史料”,其新在何处?
(7)若依据以上材料,说明“1930年代中国社会之进步”的观点,则过于偏颇。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024-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为纪念英国舰队驶达澳大利亚200周年,澳大利亚于1988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以高分子聚合物取代纸张为基材的纪念钞(俗称“塑料钞”)。

纪念钞正面主图为英国舰队旗舰“Supply”号,背景为英国驻澳大利亚当地的第二任总督所绘风景画。纪念钞中间呈现了早期殖民官员、囚犯、淘金者、羊毛工人、中国工人、岛上原始居民、参加英布战争的士兵、二战水手、移民家庭、亚洲女工等人物。

纪念钞背面主图是身上绘有彩绘的澳大利亚土著青年,其背后是用于土著重要仪式的权杖以及聋蛇谷的古代原住民人形壁画与手印岩画。
(1)塑料钞诞生前,纸币是世界上除金属货币外最主要的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     
A.罗马帝国时期B.西欧中古时期C.中国秦代D.中国宋代
(2)从驶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判断,“Supply”号的动力当是(     
A.风力B.风力和蒸汽力C.风力和电力D.风力和内燃机动力
(3)纪念钞正面若干人物中,属于1788年到达澳大利亚主体人群的是(     
A.囚犯B.淘金者C.殖民官员D.中国工人
(4)从纪念钞背面壁画图案可以管窥澳大利亚原住民的(     
A.农业生产情景B.渔猎采集形象C.原始艺术风格D.社会组织形式
(5)纪念钞正面图案传达了设计者意在体现英国殖民以来澳大利亚的(     )(五选三)
A.产业种类B.人口结构C.货币制度D.历史变迁E.政治制度
(6)纪念钞背面设计反映了设计者也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双选)
A.悠久的历史B.众多的人口C.独特的文化D.文明的湮灭
(7)结合纪念钞的设计内容和所学知识,对纪念钞的设计作简要评价。
2024-04-01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学完唐朝两税法后,某小组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两税法的细节展开进一步研习。

材料一   (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炎)乃请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材料三   下图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末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宜等状》

材料四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材料五   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从唐中叶两税法开始……到清中叶摊丁入地改革,这种取代终于最后完成了。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998年)

(1)材料一、二对两税法的记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2)材料三可印证步骤一中的哪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就研究两税法而言,材料四、五补充了哪些视角?
(4)根据研习小组的研究步骤,请你归纳研习的路径。
(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你对唐朝两税法的看法。
2024-03-29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上海博物馆东馆设有“中国历代货币馆”。

材料一

材料二   上海博物馆计划举办国内外特别展览,部分主题如下表:

国内馆展览主题

对话达·芬奇:

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

邂逅三星堆:

12K数字艺术展

古波斯的荣耀:

伊朗考古文物精品展

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

寰宇东西: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宝塔乾坤:

圆应塔遗珍展

出境展览主题

不朽的玉甲:

中国汉代文物珍品展

马可·波罗的世界:

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

至宝竞艳:中国陶瓷之美

材料三

(1)请将以下古代货币按时间顺序排列。(填涂英文字母)
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归纳上述货币在铸币权、材质等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特别展览设计了“A对话达·芬奇”、“B古波斯的荣耀”、“C金字塔之巅”、“D邂逅三星堆”主题。请将这些主题中涉及的人或物分别对应下列地图中的大致位置。(填涂英文字母)
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4)上海博物馆的国内外展览计划中均出现了与马可·波罗有关的主题。这些主题旨在反映(     )(双选)
A.马可·波罗影响了中国B.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D.中国的文化辐射西欧

(5)综合上述材料,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说说博物馆的作用。
2024-03-29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中华传统服饰与纹样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带领观众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时代,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材料一: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亮丽又大气;唐代丝绸服饰花团锦簇,原型参考自敦煌莫高窟9窟供养人壁画;宋代的审美婉约优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的纹样特别讲究,暗蕴其中的吉祥祝福。

                    ——据李雨心《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有改动

(1)以下对《年锦》主创选择汉、唐、宋、明这四个朝代的服饰以及纹样进行主题展示的原因推测,合理的有(     )(双选题)
A.四朝的历史延续时间长、文化鼎盛
B.四朝的文献与实物史料最为丰富
C.四朝的服饰纹样特色鲜明、样式丰富
D.四朝的服饰纹样非常讲究、亮丽大气

(2)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服饰以及纹样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

——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公元842年(日本平安时代),日本仁明天皇下诏:“男女衣服皆依唐。”

——马兴国:《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材料四:

图一《大明会典》正德六年(1511年)所描绘的狮子补

图二 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的狮子蛮绘袍

图片为武官一品、二品合用花样,当中的狮子单独蹲坐呈回首状态,头部鬃毛为螺旋状,尾部上扬,由细密线条排列形成叶子形,并在靠近根部处加以螺旋装饰。

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至宋代)的卷云、独狮直立式造型,发展为单一纹样主题。外观造型上与明朝狮子补有相似之处,皆创造出带有圆圈和漩涡装饰的狮子图案,头颈部毛发茂密,尾巴蓬松宽大。


(3)根据以上材料,服饰以及纹样可以用来研究哪些历史细节(     )(双选)
A.居住环境B.审美情趣C.法律状况D.对外交往

(4)综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的价值。
2024-03-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魏源与其所处时代。

魏源与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在林则徐《四洲志》基础上,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材料一   近些年来,特别是不列颠战争结束以来,在杰出的人士中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公共意识,也出现了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更大愿望。然而,他们仍然对自己在一切方面低于外国人这点上认识缓慢,并且不情愿承认。

——纪里备(西方传教士)《中国和中国传教》(1854年)

(1)材料一中的“不列颠战争”当指(     
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图志》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否可以相互印证?基于材料、联系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三   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

——魏源《圣武记》

材料四   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五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尚可称之曰夷狄乎?

——魏源《海国图志》

(3)结合材料面对千年之变局,魏源对“夷务”有何独到见解。

甲: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实为变法之萌芽,然此后二十余年,迭经大患,国中一切守旧。

乙:(魏源)是开启近代打破封闭状态……支配国民心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进步思想家。

丙:由于当时学术水平的限制,魏源《海国图志》并不是一部完善的书。

(4)以上材料部分呈现了学者对魏源其人其事的评价。基于这些观点、联系所学,谈谈你对“魏源与其所处时代关系”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战争与和平20世纪是怎样的世纪?学者们对此存在争议。

材料一   在20世纪这短短的100年间,世界各地就发生了大大小小300多次战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范围内每天都有枪炮声,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类拿着自己发明的枪炮屠杀自己。

——邱卫东《危机世界的N 场灾难》

材料二   1988年,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RobertJervis)捕捉到了一个大家都关注到的现象:“战后最令人瞩目的特征是它是名副其实的‘战后’,因为1945年之后,大国之间再没有发生过战争。大国之间如此之长的和平期是史无前例的。”

——(美)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1)材料一、二对20世纪世界形势的看法有何分歧?
(2)下列五则材料中,支持材料一观点的_______,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学者们对20世纪看法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024-03-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9 . 去年是中国轮船首航长江150周年。在中国被迫开放的近代化进程中,水运便捷的长江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生发展的推进路线。

材料一   美商琼记洋行“火箭”号轮船手绘图

材料二   1873年7月9日《申报》航运栏中,进入和驶离上海的客轮信息

材料三   1920年,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会的13名代表中,有11名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各省。

——冯天瑜等《长江文明》

材料四   宜昌大撤退主要由私营的民生公司船队完成。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民生公司号召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到战争轨道,集中宜渝(重庆)线上所有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组织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撤退到西南后方。 民生公司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据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整理

(1)殖民者获得内河航运权,是以下哪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特权(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依据材料一,“火箭”号使用的动力应是(     
A.风力B.水力C.内燃机D.蒸汽机

(3)中国人建造的使用与“火箭”号相同动力的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是在(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末
C.19世纪60年代D.20世纪初

(4)观察材料二中长江客轮信息(加亮部分),说说这一时期营运公司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民生公司的行动,体现出抗日战争怎样的特点?
(6)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展。
2024-03-15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10 . 玉米原产于美洲,并伴随全球化进程广泛传播,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那时候,山里来了一帮种玉米的人。他们种玉米不是为了自己吃,也不是为了养活家人,而是要把玉米卖给别人,一心想发财……过去,这里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今变成荒山秃岭。守林人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谁砍伐树木,加斯巴尔就该撕碎他的 眼睑;谁放火烧山,加斯巴尔就该烧毁他的睫毛……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小说)(1949年)

材料三   16、17世纪,玉米在欧洲的名称有“ 西班牙麦、印第安麦、土耳其麦、法兰西粟”等,在西非被称为“葡萄牙黍”,在日本称为“南蛮黍”等。

——张箭《从美洲到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的传播之路》

材料四   在湿热的西非和漫长的越洋旅程中,奴隶贸易要求能长时间储存并满足大量需求的食物,体积不大的玉米就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

材料五   玉米传入中国,其渠道比较多。简单来说,一是从西亚、中亚等传入我国西北;二是经印支、缅甸等传入我国西南;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传入我国东南沿海。

——整理自张箭《从美洲到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的传播之路》

材料六

——资料来源:曹树基的“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

(1)“玛雅玉米神像 ”,可用以实证(     )(单选)
A.人类驯化玉米B.玛雅文明高度发达
C.英国殖民拉美D.玛雅人的信仰观念

(2)小说《玉米人》,以艺术手法反映的本质冲突是(     )(双选)
A.个体劳作与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B.自给自足与市场主导的经济形态
C.自主经营与侵略掠夺的政治立场
D.顺应自然与改变自然的思想观念

(3)从材料三玉米的名称中,可以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
(4)材料四“越洋旅程”中的“洋 ”当指(     )(单选)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地中海

(5)材料五的路线中,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一致的是(     )(单选)
A.路线“一”B.路线“二”C.路线“三”

(6)依据材料六,哪一时期人口呈整体上升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经济原因有哪些?
(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玉米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024-03-15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