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2023-08-28更新 | 3792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2023-08-28更新 | 4433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均有各自的官修史书记载。所以陈寿《三国志》的“魏书”部分,便借鉴了王沈的《魏书》,只不过该书是曹魏官修,所以自然要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立论,凸显本朝的圣明与繁荣,压低吴蜀二国。再且王沈又是司马家族的势力,自然又要为司马氏说话,而陈寿却在很多地方参考或直接摘录其原文。由此可知(     
A.官修史书因受到政治影响普遍缺乏公信力
B.历史研究应尽量避免从正史中选取史料
C.史书的客观性基于史家掌握史料的丰富性
D.史书之间的承袭可能会造成记述的失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国力雄厚,明成祖为确立明朝宗主国地位,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各国。14056月,郑和率2.78万余名将士,分乘62艘宝船和140余艘其它船只,满载织锦绸缎、紵丝布匹、陶瓷器皿、金银铜铁器及钱币、馈赠品等,由刘家港入海,返程时在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击灭海盗陈祖义,1416年,郑和率船队护送各国使臣回国并采办各种珍奇物产、动物,郑和下西洋前后经历28年,抵达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远航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是美国第一位到欧洲参加大型会议的总统,他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实质上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是对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起的挑战,势必要受到英、法的抵制。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已不复存在。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国、欧共体、日本三驾马车主导的局面。

——以上均摘自《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下册)

材料四   2003320日,美国撇开联合国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51日,乔治.沃克.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事结束。

——摘自200353日《文汇报》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根据以上材料,试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行的是二元行政体制。这种议会制下的二元行政体制是君主制长期演变的结果。原来由君主享有的权力逐渐转移到政府和首相手中。国家元首虽然体现了国家和政权机构的连续性,但没有权力也没有办法实施自己的政策,只能扮演一种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角色。在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世俗领袖。

——摘编自李晓东《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二 一切征税法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得提议或赞同,关于此项法案之修正案与其他法案同。凡通过于众议院及参议员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但退还时应附异议书,发交提出该项法案之议院。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同意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通过之。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的基本要点,并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7 . 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的走马岭史前遗址始筑于距今约5000年以前。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据此可知,走马岭遗址(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C.初步形成城市格局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17世纪后期控制了世界的钟表生产。英国钟表是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到18世纪,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连《粤海关志》亦称“其土产则有大小绒哗叽、羽纱、紫檀、火石及所制玻璃镜、时辰钟表等物,精巧绝伦。”

……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及其雇员亦积极输入钟表,用于换取中国货品。

摘编自叶农《明清时期广州与西洋钟表贸易》

材料二 广州十三行成为西洋钟表的进口中心及广州钟表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钟表技术文化的交流沟通。清代中期广州制作的钟表在外观上保留了西洋钟表金碧辉煌的特点,而机械部分则保留西洋钟表精密准确、构造复杂的机芯,声效上保留报时与伴乐合一的“自呜钟”特点。此外,在多方面融入中国特点,材质采用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蚨琅、紫檀木嵌金银丝和玻璃等材料,外形采用楼观式、亭式、花盆顶、葫芦型等中国传统形状,钟壳装饰文字突出吉祥、太平的寓恋,如“天下太平”“天下盛世”,图案则是如福寿万年、三星高照、仙人祝寿、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

摘编自冷东《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期钟表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钟表进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清代广州钟表业发展的看法。
2023-07-0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在由官方、民间、宗教三大群体组成的科技文献作者群体中,官方作者群体占科技文献作者的49%,民间群体占44%,宗教群体仅占7%。明代初年,江苏、浙江、江西、上海等南方地区官方科技作者人数占比高达75%以上,形成了以南方江浙地区为中心的科技文化作者群体的分布格局。明代中后期以来,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的学科范围几乎涉及当时所有学科领域,如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之藻的《圜容较义》等。

——摘编自丁海斌、乔琳《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研究》

材料二晚清时期,在统计的276个科技文献作者中,除官方作者129人、民间作者113人外,还出现了一大批外国传教士,如英国欧礼斐、美国卫理等。在晚清科技作者群的地域分布中,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仍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属于第二梯队的为安徽和福建,属于第三梯队的为湖北、湖南、广东以及上海。虽然地理、农学、水利、医学仍是科技文献的主体部分,但官方自身的、聘用的科技人员已经开始冲破了农业、地理、医学等传统的学科,逐步开辟了如物理、化学、动植物学、近代军械制造等新的科技领域。

——摘编自杨兰《晚清科技文献官方、民间、宗教三大作者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与晚清时期科技文献作者群体构成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技文献作者群体构成的新变化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10 .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材料表明(       
A.军事科技完全实现了现代化B.我国国防科技领先世界
C.中国国防力量的显著增强D.我国国际地位的极大提升
2023-07-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