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机械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得到极大改善,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革新B.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C.以内燃机的创制使用和改进为标志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 虽然1789年《人权宣言》颁布之后,法国宪法更迭频繁,但1791年法国宪法就是以它为序言,即使是法国现行的1958年宪法也在其序言首句规定:“法国人民庄严宣告:他们忠于1789年的《人权宣言》所规定的。”这是因为《人权宣言》(     
A.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B.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C.宣告了新的国家制度诞生D.是资产阶级国家第一部法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变了无条件封赐土地给贵族的习惯,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建立起封君封臣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规定受封的土地不能世袭转让。这一改革(     
A.实现了西欧政治统一B.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C.有利于加强封建王权D.巩固了西欧基督教会权力

4 . 西汉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但封国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菜谱中亦记载丰富的牛肉菜品,如牛肉羹、烤牛肉等。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法律制度流于形式B.自耕农生产遭遇了困境
C.中央权威面临挑战D.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
5 . 1956年9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美苏之间要进行“大规模人民对人民的交流”,鼓励美国公民越洋过海去社会主义国家访问和交流。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加深对苏联的客观认识D.对外渗透文化价值观
2023-07-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81年5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后,标榜要建立“法国式的社会主义”,其中经济政策方面的核心要求是在保留私有制的同时,扩大国有化和计划经济。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政治体制发生质变B.削减“福利国家”的规模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逐步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2023-07-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92年6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提出的《和平纲领》指出,联合国维和行动应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预防性外交、促成和平、维持和平、冲突后缔造和平。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维和行动的职能和范围。加利提出《和平纲领》的时代背景是(       )
A.美苏冷战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B.世界政治力量发生了分化组合
C.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2023-07-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西欧、北欧国家举例来说,其社会福利制度几乎覆盖到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例如,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外,各国还纷纷设立各种救济,如住房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老年人医疗照顾计划等。

——摘编自唐乐《西方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危机及对策》

材料二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表示,在美国,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在社会总支出和政府预算中占有巨大份额,对政府收支平衡造成不小挑战。目前,美国每年财政赤字近万亿美元,长远影响难以预估。德国慕尼黑华星艺术团团长唐志红表示,德国社保体系对于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就了很多不工作只靠拿福利生活的人,还吸引了大量希望享受德国高福利的移民。“羊毛出在羊身上,税收是福利开支的重要支撑,高福利就意味着高税收。”李斧表示,高福利产生的税收负担令纳税人和企业很不满。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分析西方高福利制度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的困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记》记载“亚历山大一个人站在城墙上,有几个印度人冲过来要跟他肉搏,他挥动宝剑连扎带砍都给撂倒”。亚历山大始终狠抓部队的战术和技术训练其用兵之妙在于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战法。比如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当获悉达塔米期率波斯战船十艘在锡夫诺斯岛附近抛锚时,亚历山大趁黑夜亲自率领战船十五艘在敌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起攻击。亚历山大非常注重和士兵的关系,曾被腓力二世流放的人才,在腓力二世去世后,依然得到亚历山大重用。

——摘编自王少博《浅析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一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也迅即崩溃,被其部将瓜分一空,但希腊一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

——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2023-07-03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