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截至2011年,我国24个省份共出土秦汉铁农具1513件,占全国出土同时期铁器总量的20%,且各省出土铁制农具在出土铁器中的比例大致相同。这表明,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技术已全面推广B.铁农具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C.生产工具出现根本性变革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2024-03-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2 . 在古代两河流域,国王把本年内最重要的一件事记录下来,用这件事为下一年命名,即年名。在古巴比伦王朝,多数国王第一年的年名就是有关灌溉农业和水渠修建。这表明,古巴比伦时期(     
A.农业生产有法律保障B.水利灌溉系统较完备
C.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D.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
2024-03-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12世纪法国学者阿贝拉在其著作《是与非》中,列举了一百多个神学命题,每个命题都有肯定或否定的两种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从信徒或教父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都具有同等权威。这反映出当时(     
A.法国宗教改革的时机较成熟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基督教神学信条受到了质疑D.世俗王权与教权的矛盾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16世纪,位于安第斯山峡谷中的古都库斯科城在每年6月的印蒂赖米节都会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到中央广场上参加宗教庆典。太阳刚一露脸,全场便欢声雷动鼓号齐鸣,全副武装的国王带领民众面向太阳顶礼膜拜。据此可知(     
A.中美洲玛雅人盛行太阳神崇拜B.古代印加人具有灿烂的文明
C.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D.阿克苏姆王国成为地区强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图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学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A.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B.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阿拉伯帝国对古希腊的哲学、科学著作推崇备至。他们尤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感兴趣,并把他们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加以注释。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与古希腊文明有密切交流B.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C.延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D.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步步推进,上海转变为世界的“东方巴黎”,成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英文modern在上海有了它的第一个译音——摩登。城市化伴随着上海的国际化、商业化、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城市化和工业化都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上海的城市化也同样表现为人口集中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早期的城市化更多是在外力推动下,以商业化为主要动力。在经济因素推动的人口聚集过程中,商业贸易成为其中更重要、更突出的一大环节。随商业贸易而移民上海的商人成为上海都市移民中重要的一部分。

——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城市出现了不同于乡村的变化,形成了城乡分离的趋势。近代城市从物质外观到文化样式上都呈现出了迥异于传统乡村的新局面。然而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中国近代城市的变迁不仅有着明显的不同步性,而且也因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世界。

——摘编自翟志宏《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价值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从1120年到1142年,宋、金忙于战事,双方对建立榷场贸易的问题仅进行商讨。绍兴和议后的11425月,双方榷场贸易建立起来。宋金对峙时期,政府三令五申,不许民间过界买卖,但无法禁止,政府出面建榷场,顺应并承认民间经济交往。

——摘编自靳华《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南方各省商人赴东北贸易始于康熙中叶的海禁开放后。如康熙四十九年,上海县上字73号商船“装载各客布匹、瓷器,货值数万金,由海关输税前往辽东贸易”;华亭县华字90号商船领有“县照及江南海关部牌,揽装茶叶、布、碗等货”“前往关东贸易”。康熙后期大量南方海商前往辽东半岛,乾隆以降南方海船到辽东贸易的数量大大增加,位于渤海湾西岸的锦州开始成为闽广商人贸易的重要港口。东北向南方输出的主要是农副产品,从南方输入以棉布等手工业品为主。

——摘编自许檀《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与金榷场贸易开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代前期江南与东北贸易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与清代前期影响区域贸易发展的因素。
9 . 按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接受IMF的国际贷款援助的国家,必须在IMF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整顿和政治改革,受援国政府实行的重大政治、经济举措也都需要得到IMF的首肯。此规定(     
A.便利北约插手各国事务B.势必造成南北问题严重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反映D.影响该机构作用的发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政府明确要求官方在采买中增加棉布收购数量,并使之成为惯例。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正式将棉布纳入政府的税赋中。大德六年(1302年),在江西行省的临江路,棉布开始取代麻布。这反映出当时(     
A.棉织机成为重要生产工具B.棉布是民众主要衣料
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的凸显D.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