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4年,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说道:“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独立之国家也。”该宣言表明孙中山意在通过北伐战争(     
A.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B.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C.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D.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2 . 班固在《汉书》中将刘氏的统绪上溯到尧,并宣称“汉承尧运,德祚已盛”。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清晰地载录了刘邦的背景,与尧毫无关系。班固此举意在(     
A.构建汉王朝政治统治的正统性B.扩大汉朝的统治范围
C.增强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D.营造统治者的神秘性
3 . 1971年,周恩来在全国公安会议上,批评了“文革”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他指出:“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那套办法也没有了。”由此可推知,当时(     
A.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B.“文革”错误得到纠正
C.司法机关的职能被强化D.“拨乱反正”正式开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5 . “这一构想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体作用,也包容了港澳台的不同特点,一是尊重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二是照顾当地人民的希望和利益,三是考虑国际,尤其是英、葡、美等国与当地的关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港澳台拥有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的自治权
B.回归后的港澳台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坚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的实施以港澳台利益为主
6 . 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7 .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天津街道大多以巴黎路、维多利亚道、牛津道、穆姆路(德国建)罗马道、但丁路、福岛街、扶桑街等外国名字命名。这说明天津的城市化(     
A.是政府推动的结果B.主要集中在租界区
C.领先国内其他地区D.受西方的影响较大
8 . 古代城市布局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如图为古希腊雅典卫城和中国汉代长安城的地图,据此可知(     

A.经济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布局B.政治制度差异造成布局差别
C.自然环境影响各自城市发展D.外部威胁导致其重视防御性
9 . 一条鞭法施行后,明神宗始设矿监税使,征收矿税和其他杂税,但在皇帝的直接授命下,其税收“袛充皇上私藏,而未曾镏铢佐国”,由此可知,该官职的设置(     
A.延续和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B.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
C.冲击了国家财政的常规收入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一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征兵海报《哇!我真希望我是一个男人!》,据此可推知(     

A.一战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B.世界局势即将发生重大转变
C.美国女权运动达到新高潮D.国防动员方式出现根本变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