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茶马贸易由来已久,唐以前中原王朝用绢帛向西北少数民族易马,唐以后逐渐形成以茶易马,至宋则出现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等机构。明朝茶马贸易制度达到顶峰,明朝中期甚至因“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境),而川马远不可至”,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间茶马贸易,以保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开展。由此可知明代茶马贸易(       
A.丰富了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B.开发出草原丝绸之路新通道
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双向交流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几种认识。

观点一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
观点二地域性的文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
观点三回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

——摘编自刘先春、张艳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3 . 近代前期,那些时常受到猎奴侵扰的非洲人,可能经常需要为自身安全而逃跑,而从美洲传入的木薯,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食物。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非洲经济结构发生剧变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非洲社会进步
C.“三角贸易”优势逐渐丧失D.物种交流改善了居民的生存条件
4 . 西欧中世纪中期出现大量骑士诗歌。这些诗歌宗教思想和贵族色彩浓厚,故事荒诞不经;歌颂骑士冒险精神、锄强助弱、保护妇女、维护正义;多用寓意、象征、梦幻等手法,深受老百姓欢迎。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B.封建庄园经济瓦解
C.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D.世俗封建主的追求
5 . 古埃及有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统,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古埃及人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神庙、方尖碑,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数学和医学也成就巨大。由此可见,古埃及(     
A.重视文明的传承B.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C.文明具有独特性D.君主统治影响文化发展
6 . 1为近代欧美国家宪法中有关政府权力的分类,如图为20世纪初孙中山关于宪法中政府权力分类的设想。据此推知,孙中山的设想(     

A.重视官员素质以维护民主政治B.避免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
C.更加看重官员的实际工作能力D.维护了下层平民的根本利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城不到一百年,就已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即新柏拉图派主要注释,阿拉伯人翻译的希腊哲学家著作不下一百种。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哈里发马蒙时代(813-833年在位)达到极点,他在830年于巴格达创办著名的智慧馆既是图书馆、科学院,也是翻译局。阿拉伯学者不知疲倦地翻译希腊科学著作,并进行研究。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国文化成就,使本身得到滋养,形成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7—13世纪,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等诸多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几百年内大放异彩,表现了阿拉伯人卓越的创造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唐宝才《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7-13世纪阿拉伯人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8 . 15世纪末之前,美洲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亚欧大陆。当时,印第安人诸部落大都处于原始公社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只有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15世纪末之前美洲大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B.与世界文明发达地区隔绝
C.环境恶劣隔断了各地联系D.西方殖民者尚未踏足美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罗马的教皇们开始将“帝冕”当做一种玩具,用以迷惑那些帮助自己的君主们的虚荣心,教会法一度笼罩着所有的世俗法体系,成为所有世俗法体系的“模仿榜样”。由此可知(     
A.王权和教权势不两立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国王失去了实际权力D.君主沦为了教会傀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世祖前期及中期,中书省宰相带有“行中书省事”头衔,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后来,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既是地方最高官府,同时还是朝廷派出机构。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署会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的“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行省划分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力求破除东西横向走势的山川险阻,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省划分的原则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