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5 道试题
1 . 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2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1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C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2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05-28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前,欧洲国家主要关注政务语言、宫廷语言、法令语言等。进入19世纪以后,官方对生活语言的关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初级义务教育,官方确定的标准语言也被推介给所有在校学习的人。这一变化(     
A.利于培养国民政治认同B.顺应民主共和的主流趋势
C.推动文化的一元化发展D.适应提升政治素养的需求
2023-08-28更新 | 5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3 .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图中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A.国家政策的变化主导了两条丝绸之路地位的变迁
B.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C.朝代更替是明末清初海、陆丝绸之路下降的主要原因
D.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
4 .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自古以来,我们在开展对外交往、推动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时,始终秉承和平、和睦的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夷来朝”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发展对外交往的政治理想。《尚书·大禹谟》称“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天子躬行勤政,可使“四夷”归服,而周边部族及诸国遣使朝贡,可以彰显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凡王朝新立,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制定优待"四夷"使臣的朝聘礼仪,举行一系列欢迎仪式。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并形成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四夷",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域外地区。二是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三是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始终存在着民间对外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主动发展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思维已经从自闭走向开放并呈现出引领的时代属性。自闭状态下,中国多以“天朝上国”的国际身份自居,呈现出一个威望型的东方传统大国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强行纳入西方国家构建的"咸斯特伐利亚"式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此时的中国,在西方所设置的西洋镜中,几乎沦为一个"失败国家"。而在此逻辑下,中国的国际意识也开始发生巨变——中国开始被安置在世界体系的外围;当历史再次走向新的关口之时,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如今的中国已经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即以新型东方大国、仁智大国、更加开放的思维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往来。就是中国的外交思维已经从西方语境中的“外交无意识”朝着具有中国风格的“外交有意识”迈进。及至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思维也更加具有自觉塑造、主动引领的意涵。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思维:历时与共时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2-17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四)历史试题
5 .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以女性祖先和自然神祇为重要祭祀对象,而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祭祀对象以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为主。北魏这一变化(       
A.反映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B.说明女性政治地位降低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2023-0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2023-05-31更新 | 526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7 .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如下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西方近代以来福利思想发展变化表
阶段时间理论基本观点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实行济贫制度
20世纪30—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理论通过国家力量加强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福利私有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90年代后第三条路和福利多元理论强调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主张福利由不同部门共同完成
A.①阶段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B.②—③阶段变化基于自由主义的流行
C.④阶段适应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未能得到解决
8 . 下表是中国古代两部家训的内容及特点的对比。这一变化体现出(     
名称成书时间内容与特点
《颜氏家训》隋初家训内容侧重于士族贵族之门,引经据典、哲理深奥,除了谈修身处世、治家教子外,也讲辞章考据、儒释玄道,于治家、治学均有益处
《袁氏世范》南宋初写作的基点在于俗人俗事俗务,内容上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语句上一言再言、反反复复,着眼于一般人家的家庭琐事与人之常情,向“田夫野老、幽闺妇女”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

A.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B.儒学世俗化趋势增强
C.道德礼教被普遍接受D.宗法秩序实现了重构
9 . 1861年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外籍税务司逐渐成为各地海关的实际管理者。1912年以英国为首的债权国家银行决定把海关税收交给汇丰、德华、道胜三家银行,由税务司按期通知拨付有关各国,关税税款的收支保管权被攫取。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近代中国海关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近代半殖民地化趋势深化
C.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影响外交政策D.近代外贸由顺差变为逆差
10 . 下表反映了实施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数及其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     

年份

数量


项目

1940

1949

1958

1967

1977

1988

某种社会保障

57

58

80

120

129

145

老年、残疾、遗属

33

44

58

92

114

135

疾病与生育保险

24

36

59

65

72

84

工伤

57

57

77

117

129

136

失业

21

22

26

34

38

40

家庭补贴

7

27

38

62

65

63


A.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职能B.改善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C.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市场调节作用D.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