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793年法国大革命浪潮汹涌,雅各宾派激进派领导人马拉被出身于贵族家庭的科黛刺杀。下图中两幅画均以这一事件为创作题材,但细节却有所不同。由此可知,这两幅伟大的艺术作品(  )

左图: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的《马拉之死》:通过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成功地将马拉塑造成满怀慈悲又大公无私的圣徒、革命者。
右图:保罗·波德里(1828-1886)的《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体现其对马拉的愤怒和对科黛的崇敬,反对雅各宾党的激进政治。画中科黛眼神坚毅镇定,俨然是一位正气凛然的英雄,甘愿为自由、平等不畏牺牲。
A.能客观反映马拉遇刺这一历史事件
B.体现当时法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观的冲突
C.因创作者进行了艺术加工因而没有史学研究价值
D.全面、正确评价这一事件中的历史人物
2024-04-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下图)被中外历代评论家誉为“巨碑式山水画”的代表杰作,画面中的山峰雄伟大气,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如纪念碑一般从云雾中突然升起,与前景中的人物、路径、瀑布等形成巨大反差。同代画家认为这山峰象征着的皇权的独大,后世有人认为这山峰寓意着宋王朝从五代乱世崛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环境影响文艺作品风格B.后人的理解更接近作品本质
C.同代人的观点符合画家主旨D.应考察画作真伪后再做判断
3 . [百戏艺术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   百戏是中国古代一种伴有乐舞的体育竞技表演形式。起源于原始生产劳动,并伴随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发展完善。隋炀帝时集百戏艺人于东都,举行大演出。戏场绵亘八里,参演人数殆三万人。唐朝大规模扩充教坊组织,设立梨园、宜春院等特别组织,为唐宫廷散乐百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盛唐时举行的大酺(初名设酺,摆宴之意)是大规模百戏表演主要内容,逢节日或帝王生辰用以招待各国使节和各民族首领,演出人员可多达数万,观众数更不可计数。大酺主要集中在长安和洛阳两处演出。节目一般有走大索、手技、飞剑、戏马、斗鸡和压轴戏的驯象、犀牛跳跃等。安史之乱后,百戏艺人不断远走四方,百戏的主流开始转至民间。

材料二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的开封瓦舍中,流行着说书、唱曲、杂剧、杂技等类节目,而以杂技节目最为丰富,如翻跟斗、走索、杂手艺、踢弄、掉刀、口技等,其百戏汇集,表演精彩,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城中瓦舍的著名节目除杂技之外,有杂剧、商谜、游戏等表演内容,还可以演皮影戏,较北宋表演门类分工更细化了。 同时路歧和村落百戏艺人也是较为常见的形象,来自社会下层的路歧人,活动范围十分广阔,多在闹市、街头、广场、集市等临时场所献计谋生。他们表演的节目也丰富多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韧《流传千年的百戏图告诉你古时的演艺活动有多丰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与宋百戏艺术发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百戏艺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1-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语言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有学者将百年来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总结为如下图。由此可见(     

注:普通话主要为大陆地区使用的汉语;国语主要为港、澳、台地区使用的汉语;华语主要为海外地区华人使用的汉语。
A.全球化程度提高促进汉语各支靠拢B.经济水平和语言相似程度密切相关
C.现代汉语各分支均源自古代汉语D.意识形态区别是语言分离的主因
5 . 图1和图2分别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铁路网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知道(     
A.图1东北铁路较发达是得益于国家战略
B.图2的成就受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动
C.图1是新中国之后,图2则是民国时期
D.图1重点发展西部,图2重点发展东北
2024-01-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     

(注:第一期○为曹魏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期,第四期◇为南北朝到隋唐时期。)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
C.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2024-01-11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妇女解放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图1、2是近代英国流行的女装展示


图1   16—18世纪英国流行的“维多利亚”式服装        图2   19世纪英国流行服装

材料二:1856年后,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发明了苯胺紫孔雀绿、靛蓝等多种颜色,使女性服饰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1891年,英国化学家发明人造丝,很快在服装制作中流行开来,1889年,美国推出第一台电机缝纫机,这些新材料在服装工厂投入使用,女性流行成衣的大批量制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性普遍接受到学校教育,工厂和政府也吸纳了大量女性就业,英国普通女性逐渐取代贵族妇女成为时装潮流的引领者,贵族式“维多利亚”服装被视为病态,时装成为可视的妇女解放宣言书。随着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生活在英国的流行,女性的着装更加轻便舒适,“维多利亚”服饰最终被英国女性们彻底舍弃。

——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概述英国女装流行的时代特征和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维多利亚”女装被淘汰的原因。
2024-04-0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4月 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疟疾防治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医疗卫生事业受益于经济发展B.疟疾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流行疾病传播与人口密度相关D.公共卫生发展取决于国家性质
9 . 对比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图1唐代曲辕犁复原图                                                              图2近现代耕犁实物图
A.自然经济持续稳定B.唐代耕犁基本定型
C.农耕技术迅速发展D.中国科技停滞不前
2023-11-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图为《北齐校书图》(北宋临摹本·局部)。坐在胡床上的校书人任情废礼,上半身穿着透明的纱披衫子,下半身是有些类似齐胸裙的白裙。该图(     

A.体现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彰显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C.是研究民族交融的重要历史素材D.折射出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
2024-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