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1 . 【棉花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将工人迁入工厂的能力成为棉花帝国胜利的关键。结果,一道鸿沟横跨在世界上那些能够动员劳动力的政治家和资本家与那些做不到的人之间。多达一半的棉花工人是孩子和妇女,事实上,棉花制造业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女性主导的产业,他们只能拿到男性工资的30%到50%。工厂里生产环境恶劣,机器震耳欲聋,对工人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工业化伴随着抵抗运动,18111812年,英国的卢德主义者捣毁数百台机器。19世纪30年代,工人阶级更注重组织协会,发起罢工运动,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叛乱就非常有名,工人的集体行动和世界棉花产业的空间布局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贝拉尔是印度西部地区中心,长久以来以其优质棉花闻名于世。到了19世纪70年代,贝拉尔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全球市场生产棉花。一位英国殖民官员观察到,在贝拉尔,“棉花的种植几乎完全是为了出口。国内家用布的制造受到英国商品进口的冲击,许多织布阶层的人已成为普通劳动者”。事实上,自铁路通车以来,欧洲成品得以进口,贝拉尔曾经欣欣向荣的传统棉花制造业几乎全部消失了,大量原本从事纺纱和织布的人口转变为农业劳动力,棉花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

——以上材料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工人这种生活近况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贝拉尔“已经成为完美的棉花花园”所带来的影响。
2 . 【丝绸之路与西南开发】

材料一   在汉武帝经略西南夷之前,西南夷地区人民与身毒(印度)有一定规模的物品交易活动,司马迁所言:“居大夏(今阿富汗一带)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日:‘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汉王朝政权征服了滇西地区哀牢王国,在云南保山设置永昌郡,通滇官方商道开通。

——摘编自王婷《犍为置郡与汉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

材料二   


1941年彭山东汉崖墓出土了一件陶质摇钱树座,底部为双龙衔璧图像,身部采用浮雕手法,塑造了“一佛二胁侍”人物造型。在乐山麻浩和柿子湾两座东汉崖墓中后室的门额位置,也发现了三尊坐佛像,皆采用浮雕技法刻成,形象逼真。类似的考古发现还有很多,可知佛教从印度传入四川的时间显然要早于北方。从四川早期佛教造像出土的地点看,主要分布在西南丝绸之路的干道上,而且呈现出向北方和长江中游传播的趋势。

——摘编自黄剑华《中华文明与西南丝绸之路》

材料三   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海上丝绸之路有其特殊性,海上航路本来就一直存在,需要的只是海上运载工具及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当然也需要政策的允许与支持。在公海,由于存在领土主权与海洋管辖权益重叠,以及需要经过地理位置重要、穿行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的海峡,海上航行通过权的取得较之于陆上更为复杂。海上贸易缺乏陆上贸易通道设关建卡的监管,导致其线路可能出现巨大的变异性。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之后,当时中国东部沿海与域外不法商人的走私贸易几乎就没有中断过。这种缺乏政府支持的贸易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海盗.恶劣天气、技术条件、贸易规模等因素,可能使贸易效益变得不如今天那么突出,也由于缺乏担保与保险等信用支持,一些海上贸易的安全与收益甚至没有任何保证。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南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023-09-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面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再造共和”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荣氏企业等一批民族企业发展壮大新气象、新习俗、新风尚
《新青年》杂志、民主与科学、白话文运动
A.革命进程日益加快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C.人民群众逐渐觉醒D.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4 . 【水利兴修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发卒数万人在瓠子(今河南濮阳附近)修治被冲毁的黄河堤坝。自此黄河回归故道之后,80年没有造成大的灾害。

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曹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积渠、成国渠等,形成了“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京畿之外的关东地区,也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当时,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郡,都饮黄河水及川谷之水,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水,东海郡引钜定泽,泰山郡引汶水,都穿渠溉田各万余顷。各地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更不可悉数。

——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玄宗开元年间,以裴耀卿为相,兼江淮都转运使,对漕运系统加,在黄河与汴河交汇处设置河阴仓,与原有的太原仓、永丰仓形成枢纽,连接柏崖、集津、三门以及含嘉、龙门各仓,实行水陆并举、节级运输。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谓诸仓递进,水通则行,水阻则止,宜于陆运则陆运,便于水运则水运。改革之后,漕运能力大增,最高额达到每年运米250万石,使关中粮储充实,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

——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分布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兴修和开元年间漕运改革的共同积极作用。
2023-07-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赋税制度与国家治理]

材料       张居正从政之初其实并无改革之意,但在从政的过程当中,他发现国家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的弊病,在其所写的一篇奏疏《陈六事疏》中,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发展与民间产生、积累了较多弊处,有颓废不振、积重难返之势,如果不加以变更,恐怕不能使天下面貌一新,统一臣民的志向。一条鞭法改革在中国赋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从唐朝两税法到清朝摊丁入地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梁方仲是我国学者中对一条鞭法研究较为详尽的一位,其著《一条鞭法》是以一条鞭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论。梁方仲将一条鞭法与两税法的主要差异归纳为:(1)将之前繁杂的赋役(包括夏税、秋粮、里甲、均瑶等)简化合并,归于田赋中随夏、秋二税统一征收,由此大大简化了税制,封建社会的徭役制度也日渐衰亡;(2)赋役合并后,赋役征收解运由人民自理改为官府雇人应役,无偿劳役基本被取消;(3)原先里甲十年一轮改为每年一轮;(4)将主要实物征收改为主要货币征收,除了部分特定地区征收粮食以供京师外,其余各种赋役征课一律折合成银两交纳。相比于两税法,此处有较大进步,因为两税法以货币计税,但征收的还是以实物为主。而一条鞭法不仅以货币计税,而且征收也是货币。有学者指出,明朝以一条鞭法为核心的赋役改革与以往的根本区别在于“赋役一概征银”。

——摘编自傅鹏源《中国古代公平税收思想演进及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条鞭法在赋税改革史上的意义。
2023-02-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7 . 【民族解放运动】     

材料一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正法西斯势力上台;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摘编自2019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2-09更新 | 25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届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城市供水设施的发展

材料一   远古时代,先民一般利用天然河水、湖水或泉水维持生计。夏商周时期,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无天然河湖可资利用的地方,只好开泉、凿井取水。秦汉以后,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井、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开发水源,修渠引水,以解决城镇居民的用水问题。汉武帝元狩三年修昆明池,并引池水入汉都长安,供居民使用。隋唐长安有比较完备的供水系统,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城,与城中众多的水井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代在大中型城市中也普遍建有供水设施。

——摘编自王双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廷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城市供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自来水系统建设的因素。
9 .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2023-03-21更新 | 64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秦朝的道路建设】

材料   下表为秦国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道路。

种类具体情况
驰道驰道是从都城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史书对于秦驰道的规格和质量是这样描写的:“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直道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公元前221年,蒙恬率30万兵马进驻上郡,除北击匈奴、筑长城之外,就是修直道。秦直道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丘陵、沟壑、沙漠,修筑难度很高。蒙恬当时定下的原则是“堑山堙谷,直通之。”
新道新道顾名思义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为了征服和经营岭南。因为岭南山川纵横,沟壑交织,再加上开发较晚,没有或少有道路,所以,这条通向岭南的道路称为新道。
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这类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由于山势陡峭,地质复杂,道路无法取直,也不可能修的太宽,仅能容下一辆车马通过,所以取名为“五尺道”。

——摘编自《支撑大秦帝国的重大工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建设的积极影响。
2022-10-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