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宗法制仍有一定影响力。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左传》记载晋国贵族叔向极力反对公布成文法
B.《史记》记载卫灵公欲重用孔子为官给其粟六万
C.《左传》记载聚族居住仍是普通民众的主要选择
D.春秋时秦国青铜器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记载。以上记载可用以说明(     
记载出处
(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刘以桐(团民)《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案杂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
秋毫无犯
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大臣)《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A.历史记载因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C.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D.作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3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交流、联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地区就与中亚诸古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自此,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在两千余年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传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8世纪之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

——摘编自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

材料二   15183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周一良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取代了印度、中国等国的传统手工纺织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工业原料,如棉花、生丝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料、茶叶等特产。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的资本输出,蒸汽机、机车、铁轨等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麦哲伦远航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3)依据材料,指出国际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门堰是位于安徽舒城县境内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巴洋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由汉高祖刘邦伯兄之子、羹颉侯刘信创建,距今约2223年。《舆地纪胜》记载,刘信视“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乃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片责,引河流东北,载之平陆,条分支贯,灌田八千余顷。”又于七门岭之东修筑乌羊、片曹片责两堰,“灌田两千余顷”,史称“七门三堰”。明宣德年间,知县刘显定七门堰引水例,“上五荡用忙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下十荡用闲水,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引堰水灌塘、陂、沟,蓄水灌田。”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使强者不得过取,弱者不致失望”,该制度开创性地实行忙闲轮灌制,完美契合七门堰灌溉体系。

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沙湾之地,厥宜泄水”,古人已早早认识到弯道环流效应。七门三堰,取水口均设置在河流凹岸,成功实现水沙分流,实现了弯道环流理论的运用。又记载:“山冈之地,最宜蓄水,因高就下,可塘可堰,渟潴灌溉,利饶耕作”。在灌溉系统建设中,古人充分利用湿地形态,“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串连十五荡,形成输水干渠,疏浚塘,荡、沟、渠,串联互通。

——摘编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报道

材料二   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工程始建于1958年,历时14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汧史杭灌区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润泽江淮,是新中国治淮工程衍生的重要成果,联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灌溉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灌区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

65年来,汧史杭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六安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推动六安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去”。

——《人民日报——洪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2023年08月18日16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水利建设的意义
2024-05-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明代杭州有很多摊贩,他们大多“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但城门外北关之上关、下关门处,“每至夕阳在山,则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这一记载最适合用于研究,明代杭州(       
A.百姓生活和城市经济活动B.商业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国际大都市地位日益显著D.市场活动方式摆脱政府约束
2024-05-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记》载:夏代的太康失国是“为羿所逐,不得反国”;商太甲被伊尹“放之于桐宫”;周成王年少,周公旦“乃摄行政当国”;周厉王被逐,“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     
A.臣民参政权力提高B.君权相权矛盾激烈
C.封建制度开始产生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皇佑二年,全国出现饥荒。范仲淹在浙西救灾,一方面下令散发米粮赈灾,一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鼓励寺庙住持招募工人大肆兴建,官府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范仲淹的救灾做法(     
A.体现了治理创新与时代同步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解决了宋朝皇佑二年的饥荒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B.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
C.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D.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
2024-05-25更新 | 71次组卷 | 2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2题 世界中世纪史:对现代欧洲的孕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位于胶东半岛的招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黄金产地,有“金都天府”之称。19392月,日军侵入招远城,攻占了华北第一大金矿——玲珑金矿,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撤出,在这期间,日军共从招远掠夺黄金16.5万吨。194011月,国民政府停发边区政府的经费,毛泽东说:“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同时他认为,“把票子搞到延安来,什么东西都买不到,多搞‘通货'来比较好”。

19408月,胶东党组织正式成立“玲珑采金局”,统一领导群众采金,建立了许多金矿。与此同时,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黄金生产组织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黄金生产的迅速发展。1943年,中共北海军区组织成立了北海武工队,开展对敌军事斗争,策动玲珑金矿上伪军反正,拔掉矿上敌军据点……运送黄金的方式,都是派一个精干的营或连的兵力,战士穿着特制的衣服,将黄金放在衣袋里,每个人带上十几两,先中转运到山东分局,然后经过长途跋涉,运送到延安。据谷牧在回忆录中说:“据初步估计,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上缴黄金约有10万两之多”,而在一些地方志资料中,记载的是“13万两黄金”。

——摘编自孙健伟《“黄金抗战”——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与运金延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金抗战”的背景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金抗战”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