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政治家托玛斯·卡莱尔由此认为,政府的“自由放任”成为了“财富主义的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现代的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直到20世纪初,国家作为一种超社会力量对分配加以调节,才使贫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摘编自刘金源《财富与贫困的悖论——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中,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和力量走向社会主义。19281937年,苏联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新宪法明确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1937年苏联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963亿卢布,人民总消费水平提高了一倍。30年代苏联第一次消除了失业,实行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和退休金制度。

——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生活,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理解和实践上的一些失误,使共同富裕一时成了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开辟了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到20世纪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逐步建立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据张雪梅《新中国成立后的共同富裕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进程中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提高国民收入的举措,并简要评析举措实施的效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特点,并从中外联系的视角分析新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05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父之所责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

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击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

——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作简要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民改运动中,上海私营工厂存在已久的“拿摩遏制度”被正式废止,而“拿摩温(专事监督工人)”本人在检讨之后大部分成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普通工人,少数技术出众、舆论甚佳的也还是有机会被选举为生产小组长的。应该说,民改工作组取得的以上工作进展与厂内“积极分子”的活动是分不开的。这里的“积极分子”,并不限于我们今天所谓的入党积极分子,只是在理论上,都可谓之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通常就是一些自愿或经劝说后能够较好地完成上级指派任务的活跃分子,如前面提到的“典型苦主”等,他们中有的早在“镇反”、“五反”运动中便已崭露头角,此时又成为民改工作组搜集厂中各种人事材料的得力助手。

——《1952年上海私营工厂的民主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工厂民主改革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工厂民主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永远改变了全球的科学思想。下列对书中所反映理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看做是新物种起源的首要条件
B.证明了造物主——上帝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C.首次将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D.其优胜劣汰的进化论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社会革命与变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出身草根的詹姆斯·库克在1768年~1779年间三次奉命出海探索太平洋的经历中,在数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为西方所知的地带,由他命名的地方更是遍布太平洋各地。透过运用测经仪,他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大量地图,地图的精确度和规模皆为前人所不能及的。大部分经他绘制的岛屿和海岸线地图,都是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集和航海图集内的。在历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现出集合航海技术、测量和绘图技术、逆境自强能力和危机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才华,为当时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在2002年由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英国百大伟人”选举中詹姆斯。库克名列第12位。

——摘编自百度百科《詹姆斯·库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詹姆斯·库克实现航海史大突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姆斯·库克在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
8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2017年重庆市万州区第二高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