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D.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       
国际组织概况
二十国集团1999年成立,现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维护欧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开发银行2015年成立,是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亚投行2015年中国倡议成立,现有100个成员国
A.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B.发达国家已丧失全球主导地位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建立D.区域集团化成为不可阻挡潮流
3 . 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帝国,1917年11月21日,年轻皇帝查理继位后,开始了秘密议和,同时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提出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这说明(     
A.同盟国集团的最终失败B.战争灾难引发厌战情绪
C.美国参战改变力量对比D.俄国退战产生连锁反应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4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48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28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据此可知,理学的问题在于(     
A.缺少富有哲理的思辨性B.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
C.丧失改造社会的使命感D.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创办“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外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从1901年到辛亥革命前,重庆已建有小学堂24所。这些小学堂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类,以官立居多。官立小学主要有后列几所。巴县高等小学堂,知县霍勒炜于1903年改渝郡书院而成,设于在来龙巷的书院原址。长寿知县唐我圻于1904年倡建了林庄高等小学堂(初名林庄学堂)。1905年,江津知县龚承云改聚奎书院,倡办了聚奎两等小学堂。私立小学堂主要有巴县人许荣龙、曾纪瑞于1901年捐资创办于道冠井的开智小学堂;1907年由重庆回民创设于清真西寺的私立西寺公小学堂。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仅一年间,战前的108所高校就有91所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寇的轰炸破坏,其中被全毁的有10所。于是幸存的高校陆续向内地迁移,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中,前三坝皆位于重庆。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庆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估税制是东晋南朝特有的一种税制。“估税”就是交易税,有文券的“输估”可称为“契税”,用于大宗或特定商品的交易,零星、分散、不立文券的经常发生的小额交易,称之为“散估税”。估税制的出现(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便利了门阀士族的敛财
C.成为了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D.引发了商人市民的斗争
9 . 如表是西周中后期一些青铜器的铭文,据此可以推知(     
青铜器时期铭文内容
卫盂共王时期裘卫以瑾璋(玉器)赤琥(红色玉虎形器)磨(公麋)皮披肩、蔽膝等物从矩伯那里换得十三田,并得到官方确认。
留鼎懿王时期匡季的手下人抢了名的十秭禾,经东宫裁定和双方协商,匡季向名赔了七田和五个人。
格伯簋西周晚期格伯与佣生间以良马四匹交换三十田事
散盘厉王时期矢王侵夺散邑,后不得不用田作出赔偿。

A.统治阶级日益腐朽B.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井田制度遭到破坏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0 . 六朝时期,南朝士人对山水的诠释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将纵情山水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从而促成了以“朝隐”为核心的隐逸文化与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和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     
A.三教合一理论体系的形成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C.南朝土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