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4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西方足球运动发展大事记(节选)

时间事件
中世纪最初的足球活动与宗教性的日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参赛者大多为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宗教相关人士和国王多次发布禁止开展足球运动的命令,但足球活动在下层民众日益流行开来
16-17世纪文艺复兴后期英国逐渐解除了足球禁令,足球逐渐在英国站住了脚
18世纪18世纪末开始,足球运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被引进英国公学,多种游戏规则得以制定
19世纪1863年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协会——英国足球协会——成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足球诞生了
1870年已经有39个俱乐部加入了英国足球协会,而这一时期主导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主体是中产阶级
19世纪晚期新兴的工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人足球俱乐部
1883年完全由工人阶级运动员组成的布莱克本奥林匹亚克斯队获得了英国格兰足总杯比赛的冠军,象征着足球运动的中心向工人阶级转移
1888年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联赛——英格兰联赛——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0世纪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举行

——据张德福、崔永智《外国体育简史》等整理而成

从表格任选3条或3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信息,论题准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中国的红色革命始于嘉兴的一条船,这条船到过井冈山,到过遵义,到过泸定桥,从辽沈划到了平津,从西柏坡划到了天安门,最终染红了整个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其意义相匹配。(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新中国成立
事件意义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双选)
A.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是在(     )(单选)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
4.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变化。这个变化始于(     )(单选)
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5.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一篇演讲,论证了上述认识的错误,这篇演讲是(     )(单选)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D.《论人民民主专政》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取得的军事胜利有(     )(双选)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7.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的是(     )(单选)
A.孟良崮战役胜利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的胜利D.百万雄师过大江
8.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单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1923—1932年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以下简称“村松”)曾多次到访中国。1924年他发表的小说《魔都》,不经意间发明了“魔都”这一上海的代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村松首次抵沪后的撰文中,上海洋人遍地,有着“斑斓多彩的颜色,喧嚣鼎沸的人声”,繁华超过东京;但“踏进它的内部”便能发现此地“猖獗着所有的犯罪行为”。

1.材料一描述的上海都市景象,其出现时间当不早于(     )(单选)
A.清军入关B.康乾盛世C.上海开埠D.抗战爆发

材料二   日本人在沪所办报纸《大陆新报》从1943年7月起举办以“归还租界与今后的上海”为题的系列研讨。其中讨论的题目有“再建上海的觉悟——一扫‘魔都’的恶名”等。20世纪中叶以后,上海“魔都”一称逐渐销声匿迹。

材料三   “魔都”一词至20世纪80年代又逐渐重新回归公众舆论视野,如1986年日本方面出版《上海魔都文学》,90年代推出相关动画剧集中亦称上海为“魔都”等,都表现出了对“魔都”一词的“再用”。21世纪初,“魔都”一词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

材料四   学者熊月之在《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一书中认为:“魔都”的魔力,即上海行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魔性,即观念文化或曰精神文化。同时,“魔都”上海这一国际都市的形成,也不是人为事先设计、规划的结果,而是在社会演进中逐渐形成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关于“魔都”内涵及其变迁的论述?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

——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   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昨日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成都的蜀锦生产虽名传天下,但仅存于蜀王府而“闾阎不存”。而且蜀锦“不可以衣服,仅充茵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因而产量肯定不多。保宁虽“有丝绫文锦之饶”“其丝绸绫绢既用以自衣被,其余且以货诸他郡,利云厚矣”,但输出量实际并不很大。因而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因而明代商人携数千金购苏杭绫罗绸缎运销四川之事颇见于小说。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材料二:公元6世纪之前,西方人还没有学会养蚕缫丝的技术,只能将从中国运来的生丝进行二次加工。丝绸一直是欧洲贵族、教廷追逐的奢侈品,价格高居不下,因此丝织业是有巨额利润的行业。12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自己生产丝绸,并长期占据欧洲丝绸生产的霸主地位。到17世纪晚期,法国逐渐取代了意大利的地位,而路易十四是整个法国丝织业产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对皇家工坊中丝绸、花边和花毡生产的补助费用达550万里弗尔。政府还鼓励人才引进,特别是意大利的大量技术、设计人才,无论是为金钱,或是实现设计理念和人生目标,纷纷来到法国。1789~1871年,法国丝织业市场萎缩、人才消亡流失、生产设备被破坏,行业遭受巨大破坏。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将法国丝织业推向了末路。

——摘编自鲁佳亮《17—19世纪法国丝织提花技术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材料三:2019年1月1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HEART&crafts公司共同主办的“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推动下,HEART&crafts公司将15位法国手工艺大师的160余件精彩作品带到中国,与11位中国不同领域的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同台亮相。双方策展人介绍,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让观众置身神奇的艺术空间,真切感受从陶瓷到金属、从漆器到玳瑁、从皮影到褶榈、从传拓到印刷、从刺绣到榫卯的历史脚步。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聆听大国工匠的“对话”——中法手工之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民间所用丝织品取之于江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法国丝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丝织业衰落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识。
昨日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7 . 【中法关系】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英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式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特的“中法(建交)精神”,请尝试概括“中法精神”的内涵。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享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王慧堤、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可以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B“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换受。”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围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D“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如表,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另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摘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一60年代美苏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泰效”的原因。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提到“隋、唐盛运复兴,其时则佛学亦有新蜕变。教义精神,逐渐中国化;而佛法重心,亦逐步南移。”据此可知,该时期(     
A.佛教传播平民化B.活字印刷的普及C.戏曲艺术大众化D.理学体系的建立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