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四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材料一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感染着时人及后世?
2019-08-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请回答:

(3)材料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2018-09-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练习1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一姓之兴旺,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谈谈你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看法。

5 . 对洋务运动存在不同的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仇视的,是我们的政府形式。满大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自由的原则籍着我们的榜样的力量进入这个帝国,接踵而至的将是这个“奉天承运”的王朝的末日,以及他们借助盘剥和暴政而自肥的寄生生涯的终结……由于没有现代海军军衔制度,进而导致集体凝聚力的缺乏……一旦发生战事,这些武器就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支开来的欧洲军队的战利品。

——美·薛斐尔(时任美国驻华海军武官)《致萨金特公开信》(1882年)

材料二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材料三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吴永(曾任李鸿章幕僚)《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四   (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1)根据材料分析,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分别作了怎样的阐述以及作者有什么主观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形成不同的见解?你认为对历史事件的进行解释和评价应坚持哪些原则?
6 . 1919年,针对林琴南对北大的质疑,蔡元培回答:“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并认为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宁有铲之之理欤?”据此可知蔡元培(     
A.强调自由民主推动科学进步B.肯定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兼容并包思想曾发生过动摇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乾隆时,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
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楚辞、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曰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冯梦龙《山歌》
材料二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弗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阤,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附,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材料三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若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1)材料一中“《郑》《卫》”是中国哪一部儒家典籍的内容?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何影响?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汉赋的特征。分析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最主要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唐诗成就突出并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宋词和元曲成为“一代文学”共同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三指出“后世儒硕”鄙弃元曲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社会现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2017-11-22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同步君》
9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