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中国驻俄公使)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电报中说的“广义派”,即布尔什维克。次日,刘镜人又发了一个电报,报告了起义的消息:“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

——摘编自史诚《十月革命的消息是怎样传到中国的》

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秋收暴动遭受挫折的原因,并指出毛泽东在实践中开辟出的新道路。
2 .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完“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节后进行的知识总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探寻新航路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B.两个投资方是指葡萄牙和意大利
C.四个航海家包括荷兰航海家巴伦支D.新世界是指全球性联系的首次建立
2023-07-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40年代,美国大学里逐渐发展出新的学术组织——系,可以帮助学生专注于专业化的课程,为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农业、机械、矿业等专业开始繁荣,大学的古典课程开始向实用性课程过渡。据此可推知(     
A.美国率先开始高等教育的改革B.工业国家普及高等教育成效显著
C.工业革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自然科学进步引起教育内容变化
2023-07-2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国开国元勋们深受洛克、孟德斯鸠学说的影响,是富于远见的政治设计师,他们坚决摒弃君主专制的旧损式,另辟题径,把启蒙学者头脑中的“理想国”变为现实,这主要表现在(       
A.实行分权制衡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建立责任内阁时D.实行直接民主
2023-07-15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作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稣会士,直接在中西双方架设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就来华的耶稣会士而言,当他们面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国家统一,经济与军事实力相对较强大的东方大国,而明智地认识到,唯有遵循“恪守中国的法度”礼俗,方能有在华立足安身的机遇。大量西书的传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现译书热潮,这些译著是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吸纳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耶稣会士也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输入欧洲,儒家思想在欧洲广为流传,对当时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极为深刻。入清以后,清帝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维护“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天朝上国”的地位,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西学中源”观念。1837年后,为清廷效力的传教士遂告绝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遂归于漫长的沉寂。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曾经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以期达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却拒绝了这一使团有关开商埠减课税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盛,没有与他国通商的需要。回顾两者的社会背景,英国此时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仍然留在封建社会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中。英国屡次派遣使团来华的过程中,都在觐见皇帝之时发生冲突,即三跪九叩之礼。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开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关注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地理历史、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转型。

—摘编自赵君尧《鸦片战争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西方文化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8年 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东北,7%的土地和 86%的人口,正规军和民 兵共有100万人。国民党军队共 55万人,但被分割包围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沈阳、长春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这反映了(       
A.全国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B.东北地区具备决战条件
C.国民政府忽视东北的地位D.东北地区群众基础良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张海鹏提出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三点原则:第一,不能将其看作传统的农民起义,要关注其鲜明的近代风格;第二,不能全盘否定;第三,注重其推动历史的作用。下列史事符合第一条原则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社会财富B.抗击英法洋枪队执行反帝的任务
C.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D.《资政新篇》提出新社会经济政策
8 .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所生产的青瓷,完全没有花俏装饰,造型简洁典雅(如右图)。但蓝色的产生对空气湿度有严格的要求。“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正是宋徽宗对汝窑天蓝色瓷器的感叹 。这反映出宋代汝窑(       

A.瓷器体现出理性之美B.瓷器烧制技术的高超
C.制瓷业得到政府支持D.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9 . 邓小平提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上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     
A.和谐发展B.执政为民C.统筹兼顾D.共同富裕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1977年年底全国尚有地主分子279.7万人,富农分子189.5万人,合计469.2万人至1980年年底,全国只剩有地主分子4万余人,富农分子2万余人。1983年7月到1984年10月,国家对最后一批地、富、反、坏分子79260人进行评审摘帽。材料中地主、富农数量的减少和“摘帽”工作的开展,主要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B.“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
C.党对地、富、反、坏分子的改造D.“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被彻底清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