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西汉武帝时期,中央王朝对夜郎等“西南夷”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先是派唐蒙出使夜郎会见夜郎王多同,得以在夜郎及周边“旁小邑”设县,中央政府采取“分巴割蜀”方略设置了犍为郡。接着征调巴蜀等地人力和物力,在秦“五尺道”基础上,修通从焚道(今四川宜宾)直抵烊柯江的“南夷道”(亦称夜郎道)。夜郎内附后,设置烊柯郡。

铜车马属于辎车,马由首、尾、颈、足、躯、耳等11段装配,除双耳外,其余9段钧用砂模空心浇铸,铜壳菲薄,铸技高超。马的神态逼真,昂首翘尾,鬃毛平整,竖耳咧嘴作嘶鸣状,十分矫健。车属双曲辕车,双轮十二幅。卷曲成U形覆瓦状的车棚厚度仅1毫米,轻柔如纸,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汉墓中的车马里最完整的一个。

——节选自贵州省博物馆文物“铜车马”讲解词

东汉铜车马为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请根据博物馆的相关文物介绍,提取信息,多角度阐述文物反映的时代特征并认识考古文物的价值。
2024-06-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今中外历次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当做革新的重要举措,甚至树为改革的象征。从某种意义看,能否除旧布新、树立新风尚,是衡量改革是否深入和取得成功的风向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两件文物出土于山西大同。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大同“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屏藩,自昔用武地也。”


辽代汉人火葬琉璃棺(中原流行土葬)     金代汉人墓葬冥器木椅

材料二   辽太宗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辽法律分两套:一套用于处理契丹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衣服、饮食、语言各从其俗,在其他民族之间“皆用汉法”;而契丹“本类自相犯者”,则“用本国法”。

——岳麓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7课忽必烈改制知识链接


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件文物,结合文物信息描述辽金时期大同地区风俗的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2-0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甘肃靖远县乡民赵仁普拾获“晋归义羌侯”金印,此后在西和县还陆续出土了“晋归义氐王”“晋归义胡王”等金印,这些金印上均刻有“归义”一词,最后一字都为“王”或“侯”,制印时间主要在西晋,持印者皆为少数民族贵族。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西晋时期(     
A.大一统政治局面得到了巩固B.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得到延续
C.强化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D.金属冶炼业发展较为迅速
4 .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各项要素齐备的西汉列侯墓园,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文物结论
A文物结论出土285枚金饼,并发现题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汉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出土五铢钱数量甚多,多达200万枚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富足
C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D东周的青铜缶和西周的青铜提梁卣各一件汉代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A.AB.BC.CD.D
2022-02-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是现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甘肃秦安出土的秦铜权(铜权上的文字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和秦二世元年的诏书),此类文物不仅出土于甘肃,还在陕西、山东等多地被发掘出土。这一现象反映出秦朝(          

两诏铜权       铜诏铁权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D.积极推动国家统一
6 . 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等。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下列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是(  )
A.文物发掘的地点南昌B.竹简、木牍
C.两架编钟,一架编磬D.金银器、乐器和漆器
2023-01-26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8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A.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B.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D.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2023-04-23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6年开始发现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陶器、石器、木器、竹器、玉雕等文物。许多墓葬中随葬的只有管、珠及单件锥形器等小件玉器;而11座墓中却出土了璧、环、琮、钺等3200余件玉器,其中一座墓随葬玉器多达500多件。这说明
A.旧石器时代经济发展B.私有财产已经产生
C.新石器时代社会稳定D.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处近海”的交趾、日南(今越南),“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另外,书中还记述了一条中国商船从东南沿海去南海和印度洋西沿岸一带的航线。东南亚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在其沿海及一些岛屿上发现了大量与当时海上交通及贸易有关的考古遗存,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等物。越南中南部以及泰国南部,是中国汉朝文物发现最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高辉《中国海洋历史: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1405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可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每次远航,一般由63艘大、中号宝船组成船队主体,加上其他类型的船只,共“乘巨舶百余艘”。郑和船队每次出航,都携带大批货物。其中尤以丝绸、瓷器数量最多。船队所到各国,对中国的货物都非常喜爱和欢迎,都希望能够普遍地得到供应。

——摘编自武斌《郑和下西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和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
(2)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西汉和明朝海上丝绸之路不同的主要原因。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6-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考古学研究方法是指考古学家在进行发掘、分析、研究等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关于考古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分析手段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路径
B.以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为基础的文献研究法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
C.考古研究有助于探求历史的真实,所以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
D.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应建立多学科拓展文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