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根据材料一,在前一“过程”中,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重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孙中山BC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等新民主主义革命D

(4)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5)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9-08-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要简单介绍西方历史学编撰方面有过怎样的过程和变化,首先当然会提到德国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我们现在都知道兰克学派,兰克提出了科学的历史学概念,认为历史和科学一样,应该有许多规则和规律,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撰写历史。但是兰克历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很强调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国家的历史作为主题来撰写历史,并且他认为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应该如此。这种以民族国家为主线的历史学,采用的是一种纵向的叙事方式。从公元前多少年开始,写到公元后多少年,再到中古时期和近代,基本上是这样的叙述。这类以民族国家为主线的历史学的编撰方式,在整个西方历史学界有很强大的势力,也有很悠久的传统。

20世纪后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斯宾格勒(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1880—1936)、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他们试图抛弃以民族国家为主线来撰写历史的这种做法,出现了文明史、文化史等新的历史学撰写方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纵向的历史书写方式,仍然是以时间顺序写的。比如说汤因比以文明为单位,他是一个文明接着一个文明写的。所以尽管他们和兰克以民族国家为主线写作历史的方法有所区别,但在梳理历史条理的时候,还是存在纵向写作这个共同特点。

当然,20世纪还出现了一些其他历史学派,比如法国的年鉴学派等等,各有特点。但像麦克尼尔这样一批历史学家的出现,创作了一批新的历史学著作,与刚才提到的那些写作方式有很大区别,那就是横向的写作方式。纵向的写作方式,在以民族国家为主线的历史之间,或是在文明与文明之间总会留有空白区,而这块空白区的历史是表现不出来的,导致遗漏了很多信息。就像我们看宇宙空间有的一个个星体,有恒星、行星、卫星,以及人造卫星、飞船等,这些实体的星球之间存在不存在东西?其实是存在的,如果我们要研究天文学,我们只研究某个行星,只研究某个卫星,就不足以展现宇宙的全貌。

横向写作试图用一种横向的方式观察人类,比如观察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横向的联系、互动等。如果我们看习惯了传统的历史书,会觉得它们写得有条有理,线索非常清晰,似乎一看就知道这个国家是怎样,那个国家是怎样。

                            ——北京大学历史系     钱乘旦《全球史是从麦克尼尔开始的吗》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标题,谈谈历史写作方式的大致种类以及各个种类的特点,说出你认可的方式和原因。要求题目与内容关联紧密,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19-08-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551年到1722年的江南市镇,苏州府有128个,松江府有113个,著名如吴江的盛泽、南汇的周浦、湖州府的菱湖、嘉兴府的濮院、乌程的乌镇和南浔……由宋元时代的村市、草市、墟、会等发展过来,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江南地区“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易众,卒有世镇”,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嘉定“新泾镇为棉花管履所集”,嘉善千窑镇“民多业陶,甓埴繁兴,贸迁日夥”。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600 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嘉兴府还出现了“质库”。(注:“质库”, 主要经营典当、贷款业务,兼及存款、钱票发行等其他事项。)

——据(美)罗兹·墨菲《亚洲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编写


(1)阅读材料一,试从耕作工具、方式、动力三方面描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古代中国国内“市”的发展线索。概括明代中国经济的新特点 。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德华詹纳(1749--1823 年)是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一位乡村医生。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天花在英国大爆发的时代。天花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毒,仅仅欧洲,在十八世纪死于天花的患者就多达1.5亿人。见到朋友和邻居很多死于天花,詹纳非常痛苦,为此,他跑遍了英国的乡村田野,寻找-切有价值的治疗线索。一个牛奶场给了他重大启示:他发现传染上牛痘的人都没染上天花病。牛痘是人畜共染类病毒,和天花很相似,对人的伤害微乎其微,詹纳觉得他找到了答案。1796 年5月,詹纳说服了自己的园丁,给他的8岁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了一剂牛痘胞液。男孩患了牛痘发烧,一个多月后恢复健康,接着詹纳在他伤口上滴入了天花痘液:奇迹出现了,男孩没有感染上天花病症。詹纳还觉得不保险,又在两年间做了23次人体实验,包括他自己11个月大的儿子罗伯特,结果是一致的,但凡得过牛痘的孩子,都对天花病毒免疫。1798年詹纳公开发表了研究成果,向外界宣布“种牛痘会预防天花。”短短十年内,牛痘接种术迅速传播到全欧及美国。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在全世界范围被根除。

詹纳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但他是个勇于研究和实践的医生,终于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摘编自《影响世界的100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詹纳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纳的成就所产生的影响。
2020-05-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史料阅读”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割据直至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根据史料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
2019-08-2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高中历史上精品学案第 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7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2019-12-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统招班)历史试题
8 . 论述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l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材料三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可见,现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阅读上面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近代中国人民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积极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及对你的启示。(要求:表述逻辑清晰;表达完整;史论结合。)
2020-04-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中提取两条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线索,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线索清晰,史实准确。)
2019-12-0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一边倒”外交方针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冷战时期,一个国家可以不结盟,许多国家是这样;也可以改变结盟,从一方倒向另一方,有些国家是这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根据他们对安全利益的认识、对力量对比的估计及意识形态的优先考虑来作出选择。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关系的成熟期,并且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中毫无争议的权威,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作为回报,苏联外交官在联合国发起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从台湾的国民政府转移到大陆的共产主义政府的运动。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国际背景并分析其实质。
(2)材料二认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冷战时期,一个国家可以不结盟或改变结盟,新中国却采取“一边倒”方针说明了什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苏关系所呈现“独特的形式”?“一边倒”方针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