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拉是一个由于共同原因而遭受同样苦难经历和由于共同目的而面临同样历史任务的统一体。一战后,饱受战争创伤和全球性经济大危机的殖民帝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其殖民政策,帝国主义的殖民给亚非拉带去苦难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先进技术也随之日益改变着亚非拉殖民国家的模样,社会阶级结构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新变化。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欧洲庸人们做梦也没想到,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

——摘编自澎树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分析》

材料二   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几乎遍及亚非拉所有的殖民国家,先后经历了战后至50年代初的亚洲北非解放运动时期、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非洲和拉美解放时期,以及70年代后的纵向发展阶段,最终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亚非拉新兴民族主义国家逐渐发展成国际关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
2022-08-0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二)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对经东南亚至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开辟,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到了隋唐时期政府把对外贸易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宋元时期伴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至亚、非、欧、美各大洲,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外贸管理法则。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中国丝绸和瓷器向外传播的数量日渐增多。明清时期,为了发展“朝贡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诸国“朝贡”。但因“海禁”政策的实施和晚清时期海权的丧失,以和平交流为基调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

——摘编自钟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与衰》

材料二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可以说是处于欧洲的边缘地位和东西方贸易的末端。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安特卫普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与之隔海相望的伦敦以其便利的交通,国际贸易地位也随之上升。到了伊丽莎白女王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国力增强,王室注重保护本国商业,增加出口贸易。这一时期,在盛行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外攫取了大量财富,这刺激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商人和冒险家向海外扩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英国走向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道路。17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范围内的竞争扩及世界,殖民地在英国海外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殖民地贸易模式逐渐形成,为英国工业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并在纷繁复杂的欧洲局势中为英国抢占先机。

——摘编自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

材料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

——摘编自中国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到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向来以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的英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引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英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有着必然联系。经过18321867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此外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担当起将福利国家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职责。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摘编自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材料二   在撒切尔政府改革前,英国社会保障津贴标准一般将家庭收入和物价水平作为参照,为了抑制津贴上升,政府在1982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津贴标准仅由物价水平决定。1980~1981年,撒切尔政府将病人、失业者以及失去工作能力者的短期津贴减少了5%,并规定养老金的补助标准应不超过平均收入的20%。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撒切尔政府打破福利政策惠及所有居民的惯例,规定只有由子女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才能享受收入补贴,并在1989年发布国民健康服务市场化政策,寻求解决福利问题的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摘编自豆丁网《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4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君主们根据臣下的功绩来封官授爵,根据爵位高低来规定臣下的薪水。商鞅认为:“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秦朝建立后,一个一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俸禄以钱币而不是谷物的形式付给,有记载,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2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20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魏晋南北朝时期,俸禄内容复杂多样且多以布帛或谷物为主,且多个政权均因战时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百官的俸禄。唐朝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职田(朝廷拔给官员自主经营的田地)、俸钱和赏赐。此外,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到了清朝,政府在实行“薄俸制”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养廉银”,并设置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稳固的俸禄制度。

——摘编自李博朱玉洁《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加之局部内战的巨额军费,使得开支不菲的官员因收入被波及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国家的日渐沉沦及吏制的渐趋腐败,有识之士认为要想革新政治,必须对现行的俸禄制度进行必要的损益。在多方力推下,1869年颁布的《中国海关管理章程》一方面采取了中国俸禄制度按年计算的惯例,同时又引进了绩效工资的思想,体现了工资设计与职级高低、职务繁简相配合。外交官员的工资结构也抛弃了旧有的正俸、恩俸、养廉等名目,而是直接按照行政级别的高低拟定工资额,且按月支付,另外报销一定生活费和交通费。伴随着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清政府开始陆续实行工费、津贴、薪水制度,且改设各部门、各省份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出现了如东三省奏定数额高出定额1.32万两的现象。

——摘编自鲍伟《晚清文官俸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俸禄变化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一封建政府利用户籍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甚至把任意离开户口所在地视为一种犯罪而加以惩处一-人身束缚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的地域流动一样,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志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而且还被划分为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这几种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政府还通过户口管理对人口活动进行控制和制约。宋代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被赋予了社会治安功能。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汉代起实行的“编户齐民”制度,直接把户口与土地、赋税、徭役联系起来,被历代封建王朝效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户籍制度。而早在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将居民按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民,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秦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十分严厉的互相监督、互相检举的连坐制度,“脱籍”不仅本人要治罪,而且亲属乡邻以及执掌户籍的官吏都要治罪,统治集团借此将每一座城镇、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毫无遗漏地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之中。

——摘编自王凌云《论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1-04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传媒与全球化。

材料一   1665.约瑟夫威廉逊等人创办《牛津公报》,“版式精美,全是新闻,没有蠢话”,是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官方报纸。在创刊号上,主办者以很大篇幅报道了伦敦瘟疫。早期的报纸通常都由一个人包揽印刷、广告.编辑、报道等全部工作。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报纸的所谓“特派记者”,通常都是身处外国港口的旅行者或总编的朋友,这些人负责给家乡报纸报道东西。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份不仅发行量大、售价低且比政治和商业报纸诉求更为广泛的大众报纸渐渐有了雏形。低价的大众报纸只卖一便士或两便士,由此获得广阔市场。“便士报”的总编逐渐放弃了先前那些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渠道,开始花钱雇佣自由职业写手、专业记者,使新闻采集具备了更强的专业性。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爆发,使民众对新闻信息的追求更加热切,进一步刺激了美国报业的发展。弗雷德里克哈德森在1872年就曾高度称赞报纸对美国内战和随后几年中欧洲战争态势的报道:“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的记录,都无法与1861年到1871年间战争的记录像提并论。……而现在我们一捉起战争,就会说到《论坛报%时报》《世界报》和《先驱报》,这些报纸都是战争的见证者。”在传播内容及时、丰富的同时,信息传播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防止不实报道,各大报纸在1863年被强制引入了署名制度,以便于记者被问责。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传播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改变:电报在1837年就已成为专利,在19世纪50年代被广泛接受,随后又扩展到海底电缆(1865年)。电报之后是电话(约1880年),在19世纪末期则是无线电广播(1895年)。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照相技术,于1895年发展成为电影画面。与此同时,19世纪末交通运输状况发生的变化,使西方世界进入“地球村”成为必然。1926年,美国创办了第一家联网广播公司。在二战后的1947年,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即时性和广泛性的需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电台开始播出美国节目。借助战争进程的演进,美国通俗文化已经开始对英国传统精英文化构成有力威胁。与无线电通讯和广播事业相似,1914年之后,电影工业的重心实际上也开始了这种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1923年,好莱坞已占据了英国电影放映的85%~90%的份额。美国逐渐占据了世界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炜《战争、瘟疫与现代英美信息传播业的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新闻报纸创办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占据世界信息传播制高点的途径,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2022-05-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固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他们肯定个人价值、表达个人真实感情的工具。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16世纪初,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以本国的封建政权为后盾,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并不彻底。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马丁·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每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正如罗素曾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也是在宗教问题上得到一个几乎彻底地胜利。”马丁·路德还肯定世俗生活的价值,称“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这种关于“职业”的理论被后人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而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彻底地反封建性质对欧洲、美洲以及以后的亚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排除了资产阶级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一切机会,因此彻底铲除封建专制、要求政治权利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在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法国,先后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批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促进了思想领域新面貌的展现。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运动”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时期思想领域产生的新变化。
9 . 【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一   东晋南朝时,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农作物的种类增多,江南……此时有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与水稻交错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在冶铸技术上,使用水排鼓风,采用灌钢法,类似近代的“渗碳”技术。造船技术在吴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输、作战的船舰很多,往来于东海、南海和内地河道的船只频繁,“大者载重万斛”。制瓷和造纸业也有很大进步。建康、江陵、成都、番禺、会稽、吴郡、都是著名的都市,建康“贡史商旅,方舟万记”。“草市”、“军市”、“夷市”星罗棋布,东晋南朝的商税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江南开发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列国游说,诸侯都不接受,最后,孔子回到家乡,经过整理和创新,形成了以“仁义”“周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首先仁义,非礼不成。”战国孟子首次将儒学思想带入到政治当中,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而荀子则主张用儒家的礼和法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

——摘编自涂少华《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礼记尚书》等

材料二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汉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强权法制,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在唐代,儒学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但不时受到冲击。宋代的一些学者,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

——摘编自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礼记正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儒家学说核心观点。分析孔子学说不被诸侯接受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儒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的思想,简述唐代儒学受到的政治冲击和宋代“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