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从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华裔关注的话题之一。这是因为(     
A.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B.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
C.追思远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D.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
2 . 北宋初年,政府在全国各地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这表明(     
A.商人地位得到明显提高B.商业管理更加规范
C.政府竭力解决财政危机D.商品流通受到限制
3 . 有学者认为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下列属于宋代经济成就的是(     
①出现货币信贷     ②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③开始使用会子     ④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10-12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产生了 “举贤才”的理念,儒家理论主张精英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也有一些人提出过贤能治国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墨子的“尚贤”理论。 中国传统社会奉儒学为经典,尊孔子为圣人,科举制更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思想付 诸实践。汉代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并逐渐在考察推荐中加入考试的环节。为了防止在选举 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以及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 越大,最终,科举制的出现取代了察举制。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到宋代,科举制已成为一种“至公”的制度。明代人认为:“我朝二百年公道,赖有科场一事。清代科举制度为保证考试公平、防止作弊,其复杂严密程度真是登峰造极。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材料二   中国科举制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追溯到16世纪。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 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有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 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 制。西方国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相继实行文官制度。在此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 党分赃制针对“政党分赃制"的积弊,英、美率先进行了改革,效仿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 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考选制''的建立意味着西方政治体制中官僚政治 的产生。从此,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 技术官僚。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谓“文官”或“公务员”主要是指这批职业技术官僚。“考选 制''的实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提高统治效率。

-----摘编自房宁《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
5 . 1917年美国颁布《惩治间谍法》,1918 年颁布《煽动叛乱法》,战争结束时,有20多万美国人被发现“违法”而被起诉或判罪:英国一战时颁布《国防法令》,授予政府以广泛权力,如书报审查,军事法庭直接判处死刑等。这说明英美
A.政府势力扩大,民主政治瓦解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矛盾激化
C.自由主义收缩,垄断主义扩大D.战争时期扩大了政府的权力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国末年和秦 国时期,关中地区就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而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在当时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长安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险要,“阻三西而宁, 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定都长安也和当时中原政极面临的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在汉朝初年时,北方的匈奴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长安以前作为周、秦的首都已经初具规模。

——摘编自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

材料二   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 军事的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 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

——据吴晗《明史简述》《吴晗论明史》整理

材料三   永乐帝像乃父一样期待元朝蒙古人最终成为明朝中国的一部分。他将首都设在北京,因为那个地点最适宜管理这样的领土。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一 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

——滴编自[关]阿瑟·沃尔德隆《长城:从历史到神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定都长安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迁都北京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因素。
7 .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此后,他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带到英国,但是,他将封臣们的封地分散到全国各地,还强迫所有封臣向他宣誓效忠。同时,还将未分封的荒山、森林等都归王室所有。这表明(     
A.英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国王强化了自身的权力
C.封建社会秩序需要调整D.英国模仿了法国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便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先后建立了巴黎、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支部,到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已建立了20多个支部。与此同时,第一国际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和一切进步运动。这表明第一国际(     
A.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B.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C.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组织基础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
2022-07-02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但在实践中“行政权力”一语拥有很大伸缩性。由于宪法留有余地的说法和不明确的定义,总统攫取了“不经参议院可单独订立条约”、“拥有进行战争的权力”等诸多的“衍生权力”,这说明了美国(     
A.总统是权力体系中的中心B.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与不足
C.共和民主难以真正地实践D.行政与立法存在权力博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3年10月,在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美国提出北约同中、东欧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主张在实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同时,以渐进方式扩大北约。美国意在(     
A.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
B.扩大北约以对抗华约组织
C.维护欧洲地区的和平稳定
D.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