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宋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政策较为宽松,无意征收此地区的赋税;北宋中期后,该地区逐渐“出租赋如汉民”、“常赋外复输税”。据此可知,宋代(     
A.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获得发展
C.边疆管理实现与内地一体化D.西南地区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自诞生以来在其99%以上的时间里都生活在没有国家的社会里,公元前3500——前3000年一些地区率先独立形成国家,随后在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墨西哥河谷和秘鲁沿海等地分别形成国家。·····早期国家是从中心村落与周边从属村落构成的村落群这样的小型部落国家脱胎而来,有的发展为城邦国家,有的则演变为乡村国家或邑制国家,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国家规模越来越大,城邦国家和诺姆国家(以主神庙为中心形成的小型原始国家)这样的小型国家在激烈竞争和对抗的国家体系中逐渐走进死胡同。中型国家特别是大型国家比起小国寡民的小型国家来说生存下来的概率更高。因此,王国、帝国等中型、大型国家才逐渐成为国家规模这个维度上国家形态的主流。

——何增科《早期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二 从古代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帝国时代无疑是其社会经济处于繁荣的时代,广土众民的帝国开疆拓土往往达到其文明所能触及的最远地区,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古代帝国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它一方面通过战争结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据的小国林立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文明的融合成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更大中心。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历史上“率先独立形成国家”的地区的地理位置,概括说明人类早期国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帝国兴起的原因,并以古代世界某一帝国的史实为例,说明古代帝国在促进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2023-07-03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供养人指的是供养僧侣的信徒。莫高窟61窟众僧人的供养人旁皆有西夏文、汉文合璧题记。其中一名僧人(左上角)旁记“住缘僧翟嵬名九像”,其中翟为汉姓,嵬名为西夏皇族姓,据考证,这是汉族与党项人通婚的结果。这可用于说明西夏(       
   
A.佛教出现专用文字B.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增强
C.社会等级观念淡化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2023-06-05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美国第二任总统、“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1797-1801年任职)在去职前几小时,突击任命了大批联邦党官员。继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上台后立即对这些被“午夜任命”的官员进行了清洗,换上了“民主共和党”人。此后,这类情况愈演愈烈。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总统权力呈扩大趋势B.文官制度运行尚待完善
C.政党分肥制较为盛行D.三权分立机制出现危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于出生国之外,占全球人口的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永久性改变住址的跨国移民中,多数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增长影响甚大。

——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

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的移民占圭亚那移民中的76.9%、牙买加移民中的72.6%、几内亚比绍移民中的70.3%、海地移民中的68%、莫桑比克移民中的52.3%、尼日尔移民中的57%、印度移民中的54%、埃及移民中的53%、马来西亚移民中的53%、赞比亚移民中的51%、南非移民中的51%。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认识。
6 . 唐代,禅宗六祖离能提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其三世徒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寺院章程)主张:丛林以无事为兴盛,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由此可知,唐代(    
A.儒学独尊地位牢不可破
B.佛教融合儒道思想
C.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
D.三教并行趋势显著
7 . 刘喆在《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制的变化及特点》中认为,五代时期的藩镇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特点。如节度使不允许在固定藩镇任职;组织系统和政治功能的严重紊乱;中央干预藩镇幕府僚佐的建设;郡地位上升,对藩镇的隶属关系削弱等,这些新变化表明(       
A.藩镇问题得以解决B.基层治理日益细化
C.蕴含着集权的趋势D.藩镇经济得到恢复
2023-06-14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统和十五年(997年),辽圣宗下诏:“募民耕滦州荒地,免其租赋十年。”太平六年(1026年),下诏:“大小职官有贪暴残民者,立罢之,终身不录……能清勤自持者,在卑位亦当荐拔。”这些改革措施(     
A.维护了“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B.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
C.体现出因俗而治的国家统治智慧D.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
9 . 如图为法国戴高乐总统执政时期(1959~1969年)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A.体现了法国联合苏联对抗美国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旨在加速欧洲军事一体化进程D.说明美苏间的冷战态势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北朝尉迟氏(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墓志中关于祖源追溯的记载。据此推知,当时(     
时期相关墓志祖源追溯
永熙三年(534)《尉陵墓志》先踪盖夏后之世
天保十年(559)《尉娘娘墓志》发颛顼之遐源,资有夏之苗裔
大象二年(580)《尉茂墓志》盖帝轩辕之苗裔也
A.宗法观念日益强化B.北魏正统地位确立
C.国家统一趋势加强D.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