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外戚利用皇帝幼弱,专擅朝政,宦官拥立幼主,操纵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外戚、宦官的身影,就黯淡下去了。这一现象折射出东晋(     
A.宗法观念淡化B.君主集权削弱C.门阀士族衰落D.监察制度周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公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反复告诫成王和其他大贵族,“天不可信”“天命不于常”,要通过“疾敬德”“勤用明德”来保住天命。这反映了(       
A.封建贵族的诉求B.礼乐文化的内涵
C.儒家思想受推崇D.道法自然的观念
3 . 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阿巴斯王朝,各地广建数千座清真寺学校,学习内容扩展到圣训、伊斯兰教法、语言学、演说等。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回国后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当时阿拉伯国家的这些现象(     
A.说明了阿拉伯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B.直接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促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对文化的繁荣具有推动作用
4 . 下表所示为伽利略和彭加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言论。据表可知,两人都(       
伽利略(1564——1642)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彭加勒(1854——1912)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A.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B.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
C.肯定感性意识的主导D.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杂字书是明清时期采辑生活中常用字汇编而成的识字读物,多由无名塾师编撰,流传广泛。《山东庄农日用杂字》提及: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妇女杂字》中有:劝尔妇女,识字为先,居家度日,务要淑贤。这反映了当时(     
A.学术文化重心下移B.崇实致用的思想观念
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6 . 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此时唐朝也处于“疮瘦未复,人皆惮战”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双方先后在长安和逻些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并树碑刻文。双方重申“甥舅和协,扫彼旧怨”、“社稷如一统”。由此说明,此次会盟(     
A.助推着唐朝全盛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吐蕃直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C.重启了唐蕃之间的和亲关系D.表达了藏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愿望
7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没有受到安全威胁的情况下,给予瑞典、挪威等国与英国一样的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以广圣主宽大之仁”。这说明清王朝(       
A.主动融入近代外交体系B.缺乏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C.突破了传统的天朝观念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8 . 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针对当时党内一些人产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B.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党统治区域D.解放区中共民主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国东部流行用木钉和绳索捆绑而成的别具一格的轻型平底船;西部则发明了三角帆,通过调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风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     
A.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求B.代表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C.诱发了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D.为洲际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4年,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将竭力设法使他们(小农)的命运较为过得去一些,如果他们下了决心,就使他们易于过渡到合作社,如果他们还不能下这个决心,那就甚至给他们一些时间,⋯⋯能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这一主张意在(     
A.强调社会革命条件已成熟B.建设高度集约的现代大农业
C.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