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为明朝某学者笔记摘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宣德、正统间,书籍印版尚未广。今所在书版,日增月益,天下右文之象,愈隆于前已……上官多以馈送往来,动辄印至百部,有司所费亦繁。
A.文化事业发展繁荣B.吏治腐败现象严重
C.印刷技术领先世界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 . 有宋一代抵制皇帝“内降”的记载常见于史籍。如仁宗时宰相杜衍,接到皇帝封赐某人的“内降”并不执行,累积到十份以上,一起交还给皇帝,反而得到仁宗的赞许。这说明了宋代(     
A.皇权受到了极大挑战B.文官集团势大不掉
C.中枢决策机制的成熟D.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夏商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是氏族,至西周春秋时期则是宗族。春秋中期,一个地域的民众,非必只有一族,居于某地的民族就被称为某地之人;普通民众,一般都同时有两种身份,一是某族之人,二是某国之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国家治理体系走向成熟B.宗法分封制崩溃带来的后果
C.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D.统一战争加快民族交融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划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A.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B.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C.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D.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5 . 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B.成熟宇宙观形成
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D.社会生产力提升
6 . 在唐代,法律规定上对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的处理原则是从赎,《唐律疏议·断狱》中明确写道:“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在司法实践中,疑罪的基本处理原则是“罪疑惟轻”。这体现出唐代司法特点是(       
A.宽简慎刑B.公平公正
C.礼法分离D.唯法为治
2024-06-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某学者对明代乡试策问中涉及的边事时务策的研究笔记。从如图中的信息可知明代(       

明代乡会试涉及的边事时务策,大约兴起于天顺年间,弘治、正德时期频繁出现,至嘉靖年间特别是嘉靖后期臻于极盛。在对问及边疆问题的64场次乡试中,陕西、山西历科乡试过半问及边疆问题(分别为55%、52%),西南各省如四川(40%)、云贵(24%)、广西(20%)的比率亦相当可观,顺天府、应天府亦分别有21%、23%,至于河南(8%)、江西(7%)、山东(4%)等腹里省份,乡试命题则较少涉及边政。

A.科举考试方式发生变化B.南北分卷导致内容混乱
C.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D.经世致用学风日益盛行
2024-06-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嘉靖时,杭州城“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阶层的分化
C.文化管控的加强D.儒家文化的下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在唐朝前期以负面为主,但在唐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正面。这主要是由于(     
A.安史之乱的爆发B.中央集权的弱化C.经济格局的变化D.长途贩运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太宗创立廷议入閤(内殿)制度,发布诏令:“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 者更封奏……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已纳之。”并“引刺史十人入閤,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该制度创立的出发点是(     
A.保证决策科学B.弥合官民矛盾C.扩大统治基础D.提高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