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5 道试题
1 . 如图为汉代山东武梁祠画像石中的孝行图“曾子故事”,画面左侧为曾子面向右方而跪,画面右侧是曾母坐在织机之前。左上角为榜题,“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祇,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谗(言)三至,慈母投杼”。汉代墓葬孝行图像盛行体现了(     

A.宗法制度得到加强B.儒学伦理影响扩大
C.官员选拔范围变化D.礼法结合观念盛行
2024-06-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1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
C.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D.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政治地理结构

如图所示,北宋的政治地理结构,是由首都(点A)向外辐射的模式,由京畿核心区(内圆1)至东南供馈区(半圆环2)和北方防御区(半圆环3),再到南方边远区(半圆环4)如果在3之外补上半圆环5,这个模式,就比较符合上古以来理想中“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荒服”的均匀辐射的圈层式的政治地理结构。但是北宋的这一模式的重心偏向北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半圆环5,区域3也不能与区域2直接联系。

——据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

(1)概括指出图1中各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分区的特点。
4 . 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B.成熟宇宙观形成
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D.社会生产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6年底,一个西方记者在中国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体现出当时(     
A.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B.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
C.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服妖”被视为一种“妖风”“妖象”,是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这一现象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B.古代礼崩乐坏C.民族交流交融D.门第观念加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蓝田新乡约》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定者不仅在本土陕西几地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乡风研究,而且跨省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研,最后回归《吕氏乡约》的诞生地蓝田县进行调查走访,经反复斟酌考量,在2017年形成了《蓝田新乡约》文本。

内容摘录如下!

一、德业相劝

爱国爱乡: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美夫妻:友爱兄弟:敦教子女:勤劳致富:节俭持家

二、过失相规

远离赌毒;不得酗殴;杜绝假劣;不得诬讼;不涉邪教;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三、礼俗相交

友善礼让;婚丧从简;诸事循礼

四、患难相恤

扶危济困:赈贫恤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平等相待

村民自愿入约。由入约村民公推(选举)产生乡约理事会及相应组织机构。理事会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并具有一定能力的乡贤或村民担任理事长。理事会应建立宣讲、表彰和奖惩机制,定期对模范践行乡约和有善行义举者给予表彰奖励,对违犯乡约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惩戒。

乡约的解释权归乡约理事会。

——据刘学智《〈吕氏乡约〉与〈蓝田新乡约〉》

结合材料,以“新时代的《蓝田新乡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下图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调整B.市场扩大C.原料采购D.生产成本
9 . 20世纪以来,英国政府依法设立负责决策咨询服务、资金赠予的国家乡村机构,授权国家信托和乡村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基于国家利益从事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远景。英国的这一做法(     
A.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可度B.强调文化遗产完整性真实性
C.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D.注重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耶莫遗址,被考古学家誉为“世界古代最典型的公社”,当地已经种植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旱作作物,驯养山羊、绵羊、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并制作陶器,出现了陶像。据此可知(     
A.人类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革B.西亚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世界农耕文化呈现多元特征D.西亚地区已经初具国家雏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