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54 道试题
1 . 1944年44个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1947年美国借助关贸总协定草案,为实现以多边互惠性最惠国待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如图为2000—2020年间美洲、欧洲和亚洲商品出口占比发展趋势图,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世界贸易格局正逐渐发生变化B.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发展放缓
C.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势头迅猛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2024-01-03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随着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加剧,欧洲“白人”向世界各地扩散,形成了许多新的“白人家园”以及“白人殖民地”。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用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世界,逐渐产生强烈的优越感,并热衷于把西方的统治强加给其他地区,迫使世界按照资本主义的面貌改造自己。这体现殖民主义(       
A.扭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B.推动了工业文明在全世界的扩展
C.促使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D.改变文明的地理分布和相互关系
3 .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利用东突厥内讧之机,派大军平定其属地,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太宗将东突厥降众安置在沿长城地段的羁縻府州。但682年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重新建立后突厥政权,并带动东北的契丹和奚人骚扰唐朝东北边境,吐蕃也在西北和西域与唐朝展开拉锯战,这从根本上说明(       
A.中原王朝的羁縻府州治理体制的无功效性
B.中原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控制的不稳定性
C.中原王朝农耕区对各种资源掌控的有限性
D.契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设置的合理性
4 . 理学家朱熹提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欲”、“私欲”和“天理”对立起来。到明末清初这一观念发生了“巨变”: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王夫之进一步主张“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正面肯定了“人欲”、“私欲”的存在。据此可知(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中国开始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C.人欲战胜了天理并且取得了主导的地位D.人欲私欲在天理范围内获得了一定认同
2023-12-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清朝立法

材料一   清朝形成了参考汉人并考虑后金情况的“参汉酌金”立法路线。皇太极时,法律就已严禁“子告父、妻告夫及同胞兄弟相告”,同时仿明会典建立六部、都察院等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组织条例。乾隆五年修订的《大清律例》,除确认满族权益的某些特殊规定外,已成为与明律相同的法典。其中特附的苗疆条例规定:除重罪外,“一切苗人与苗人自相争讼之事,俱照苗例归结”。康熙等“五朝会典”与各部院则例则构成完备的封建行政法体系。同时,清朝还颁行了《回疆则列》、《西藏章程》等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性立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系凝结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1901年,清政府发布修律谕旨,次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开始全面修订《大清律例》。不久编成的《大清现行刑律》,试图将“刑”与部门法分离,废除了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传统酷刑,增加了“妨碍国交罪”、“妨碍选举罪”等新罪名。1908年,以日本《明治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实行二元君主制。至1911年,《钦定大清商律》、《破产律》、《大清民律草案》等相继制订。

——摘编自王云霞《借鉴与移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的立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晚清立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6 . 下列关于西汉至北魏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董)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汉书·董仲舒传》
诸立议者皆当引律令经传,不得直以情言,无所依准,以亏旧典也。《晋书·刑法志》
诏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魏书·世祖太武帝纪》
A.主流思想影响法律实施B.中华法系得以确立
C.国家律令控制基层教化D.三省体制有效运转
7 . 如表为某学者统计的明朝嘉靖至万历初太仓银岁出入数对照表(部分)。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太仓银库岁入银太仓银库岁出银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2470000(+)3630000(+)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2200000(+)3700000(+)
隆庆五年(1571年)3100000(+)3200000(+)
隆庆六年(1572年)2819153(11个月数据)2837104(11个月数据)
万历五年(1577年)4359400(+)3494200(+)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B.一条鞭法的推行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海外白银的流入
2023-12-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社会发展与社会关系】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材料二   贵族形态从先秦开始,实行分封制,诸侯世袭,具备政权的法定确认。自商鞅推行军功爵制之后,贵族世袭传统被打破,由战国而秦,由秦入汉,先后产生大批平步青云的军功地主。汉武帝时期,世族势力遭到压抑,他去世之后,各项管制政策相继松弛,继任的几位皇帝都很软弱,中央朝纲日渐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地方上的世族势力乘机崛起。

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科举制是对军功爵制的演进,从此,文武二士都拥有了公平的进入体制内的通道。在政治经济史上,科举制是对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平民有了公平的上升通道,从此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完成从世族形态到士绅形态的转型。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关系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次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第二次演进的历史因素。
2023-1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谈到: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契丹人所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做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这一观点实质上体现出这一时期(     
A.中原汉人集体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迁移B.辽朝完全照搬中原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C.中原先进文化制度向少数民族地区拓展D.汉人为辽帝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3-12-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隐瞒,包庇犯罪,而官府对这种隐瞒、包庇的做法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由孔子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当时未被广泛认同。汉武帝时“亲亲相隐”原则影响司法实践,其适用范围也在扩大;汉宣帝时期更将“亲亲相隐原则”确立为法律原则。这折射出汉代(     
A.吸取了秦朝严刑峻法的历史教训B.重视孝道并且以孝治国的理念
C.独尊儒术禁止其他诸家学说传播D.儒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
2023-12-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