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阅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对下图中的古代世界描述正确的是(     

A.A是古希腊,B是古罗马B.C是两河流域,D是埃及
C.D是埃及,E是两河流域D.G是中国,F是埃及
2.中国人对金字塔的命名是基于其(     
A.价值B.形状C.功能D.声誉
3.某班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4.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位于上图中的(     
A.A处B.D处C.E处D.F处
5.穿越时空隧道, “我”经商来到古希腊雅典,这里正在召开公民大会,人们纷纷涌向会场,当我想进入会场时却被拒之门外, “我”被拒之门外主要由于我是(     
A.商人B.妇女C.外邦人D.成年男性公民
6.小亚细亚是一个历史名称,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自公元1世纪起,这里先后处于几个跨洲大帝国统治下。按时序,这些帝国依次是(     
A.罗马/拜占庭/奥斯曼/阿拉伯帝国B.拜占庭/阿拉伯/罗马/奥斯曼帝国
C.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帝国D.罗马/阿拉伯/奥斯曼/拜占庭帝国
7.从地理环境看,古代文明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
8.从文明成果看,下列文明成果(从左至右分别为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中何区域(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

____区域,②____区域,③____区域,④____区域。
9.综合上述信息,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2024-02-2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2 . 盛世面相。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盛世,视角不同对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材料一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和土地数量的变化

——整理自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

——数据来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和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三   明朝形势图(1433)和清朝疆域图(1820)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上述材料从哪几个角度叙述了盛世的表现?
(2)根据上图,概括明清时期人口和耕地变化情况。
(3)对照明朝形势图,清朝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4)18世纪中期,清朝设立的总领新疆军政事务机构是(     
A.伊犁将军B.奴儿干都司C.台湾府D.乌里雅苏台将军
(5)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时间轴补充完整。

(6)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2024-02-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数据”中的历史

在历史研究中,统计数据是探究历史问题的重要史料来源。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材料一   “康乾盛世”时期中国人口曲线图


(注释:康熙:1661—1722年,在位61年:雍正:1722—1735年,在位13年;乾隆:1736—1796年,在位60年)

——李强等《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基于经济数据的测算分析》

材料二   乾隆五年(1740),谕令开垦零星田土永免税课,务求“野无旷土”、“民食益裕”,“山头地角、欹斜逼窄砂碛、间石杂砂瘠地”等概不放过。……乾隆三十八年,全国耕地积远胜于以往,估计接近10亿亩。

——孙兵《人口、盛世与民生》

材料三   康雍乾时期,中国财政收入从1661年的6162万两增加至1766年的8280万两,年均增长2.8‰。同期,法国和英国的财政收入1680年分别为1440万两和616万两,1750年分别增加到4260万两和2760万两,年均增长15.61‰和21.66‰。

(注:1750年的英国人口约为0.108亿)

——洪振快《财政收入越高国力就越强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乾盛世时期的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乾隆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三选)
A.政府鼓励垦荒B.垦殖上地免税C.人口快速增长D.高产作物引进E.清朝疆域辽阔
3.上述三则材料为研究“康乾盛世”的经济状况提供了哪些视角?
4.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
2024-01-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古城西安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西安成为今年暑期旅游的热门城市。


(1)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定都于(       
A.大都B.镐京C.长安D.汴京

(2)下图为秦朝形势图,其都城咸阳(今西安附近)位于图中的哪一区域?(       
A.A地B.B地C.C地D.D地

(3)下列朝代中,以长安为都城的是(       )(双选)
A.商朝B.西汉C.隋朝D.元朝

(4)某旅游团来到古城西安,参观了以下景点。依据提示,选择与其匹配的简介。
A.秦始皇陵兵马俑B.姜寨遗址C.大雁塔进士题名帖D.唐玄宗的华清宫

①科举考试及第的见证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③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                           
④追忆开元盛世,缅怀盛唐景象之处(       
(5)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诗中写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反映了唐都城长安是(双选)(       
A.中外交流聚集地B.市舶司管辖地C.经济重心所在地D.专制主义象征地

(6)汉唐时期,以长安为起点向西通往欧洲和非洲的贸易通道是(       
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太平洋丝绸之路D.新航路

(7)综合本题信息,你如何认识古城西安的历史地位?请简要说明。
2024-01-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典籍中国

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精神价值。某校历史社团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如下研究。


(1)同学们收集到如下典籍,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排在第三位的是
A.《梦溪笔谈》B.《本草纲目》C.《史记》D.《老子》

(2)以下是社团成员对上述典籍的介绍,判断正误。
①《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通史。(      )
②《老子》记载了墨家学派创始人的主张。(      )
③《梦溪笔谈》总结了南北朝的农学知识。(      )
④《本草纲目》是明朝问世的医药学著作。(      )
(3)小王同学认为,史书典籍记载了思想家们的主张。请你将下列典籍中的主张与相应的历史人物配对。
A.《朱子全书》:“合道理底(通‘的’)是天理,殉情欲底是人欲”。
B.《日知录》:“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汉书》:“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①孔子            ②董仲舒            ③朱熹            ④顾炎武            
(4)小赵同学认为,典籍也是中华文化吸收异国他邦文化的见证。下列选项符合此观点的是(     
A.《资治通鉴》B.《几何原本》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5)综合本题信息,“典籍中国”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2024-01-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科举之“变”

科举制从唐朝到宋朝的时代跨越,是唐宋社会各种因素层累的结果。       

材料一   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天下乂安。时取材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巨公,皆由此选,而仁宗亦向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辄赫然显贵矣。

——脱脱《宋史》

(1)依据材料一,宋代选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反映宋朝实施何种治国方略?

材料二

(唐武德年间)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刘昫等《旧唐书》

(宋太宗淳化三年)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徐松《宋会要辑稿》

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皆常情所不能免者。

——洪迈《容斋随笔》

……惟才是择。各糊名、誉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何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2)依据材料二,唐宋科举制度有何差异?

材料三   (冯京)少隽迈不群(英俊豪迈卓尔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倚仗)宫掖(宫廷)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嫁妆)目视之。京笑不视之,力辞。

——脱脱《宋史》

(3)材料三反映宋朝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双选)
A.社会看重科举功名B.普遍崇尚婚恋自由
C.择偶注重男子仕途D.社会重视门第出身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化?
2024-01-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的波谲云诡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请将下列不同文献与相应的作者进行匹配(填写字母)
《四洲志》
《瀛寰志略》
《资政新篇》
《孔子改制考》
《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持久战》
A.徐继畲B.洪仁玕C.陈独秀D.康有为E.毛泽东F.李大钊G.林则徐
(3)请将下列文献的特点填入表中空格(填写字母)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民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E.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F.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G.三民主义
(4)在下列条约中,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
(5)在下列条约中,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是______
AB.C.D.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3.赔偿2亿两白银;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协定关税;
4.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向各国贴款白银4.5亿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除大活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4.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对英、法两国贴偿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6)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变化?
2023-08-09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8 .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曹小二同学在学习完古代世界的文明后,对它们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找到了一份《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的地图,在图中用数字标注了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著名文明(文化)的地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试题。
(1)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文明代号。

   

描述字母描述字母
①世界上最早成文法诞生地____③建造规模宏大的地上陵墓____
②古代世界民主政治试验场____④地跨欧亚非环地中海帝国____
(2)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的情况,以下材料中最可采信的证据是(单选)(     
A.史学家的研究论文专著B.考古发掘所得到的实物史料
C.影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D.实地探访所得到的口述材料
(3)除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外,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它们是(双选)(     
A.玛雅B.印加C.大津巴布韦D.马里
(4)曹小二同学在学习完这一课后,做了如下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
A.如图所示区域文明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共同点,它是____。
B.如图所示区域文明都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哲学、数字等。
C.早期的古代文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____的特征,而之所以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和____。
2023-07-03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9 . 疆域,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形成过程,昭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善。观察下列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问题
(1)写出图一至图四疆域图所属的朝代。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显著变化?原因是什么?
(3)由图一和图三的地图信息可知,当时的政府分别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4)图四时期,国家在实现“版图奠定”过程中,也曾遭遇一系列的挑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内容填写。

   

A.尼布楚条约   B.伊犁将军   C.金瓶掣签   D.南京条约
(5)疆域变迁是了解古代中国的一扇窗。你认为从疆域的变迁中可以折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主题?
2023-07-03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10 . 租界的变迁。

上海租界是旧中国租界的荦荦大者,其规模、形式都最具典型意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历史社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上海租界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学习。

材料一   近代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至此租界成为了所谓“国中之国”,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

——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华东师范大学)

(1)材料一与近代中国的哪一场战争相关?(单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通过这些条约获得的特权有
A.片面最惠国待遇B.内河航运权C.领事裁判权
D.内陆传教权E.协定关税F.外国公使驻京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原因。

材料三   上海真是一个万花筒。……只要是人,这里无不应有尽有,而且还要进一步,这里有的不仅是各种各色的人,同时还有这各种各色的人所构成的各式各样的区域、商店、总会、客栈、咖啡馆和他们的特殊的风俗习惯、日用百物。

——【美】爱狄.密勒《上海:冒险家的乐园》

(注:爱狄.密勒为美国某报社记者,他在20世纪30年代游历上海,并根据见闻写下纪实小说《上海:冒险家的乐园》)

(4)根据材料四,概括爱狄·密勒眼中的上海租界。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500字左右)。
2023-07-0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