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早期罗马法明文规定,普通士兵私自缔结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他们的子嗣也无法获得罗马公民权。罗马帝国时期,哈德良皇帝在巡视北非后则修改了法律,不仅承认士兵缔结婚姻的权利,还赋予其眷属及其后代的合法地位。这一变化(     
A.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B.反映了罗马法开放性和务实性
C.适应了增强军队军事战斗力的需要D.旨在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2024-05-2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中古中后期,欧洲城市的自治权须经领主颁发的特许状授予和确认,但如果新领主继承爵位,则必须重新确认特许状。虽然这种做法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但由于金钱和利益上的相互依赖,城市与领主之间的“合作”还是持续下去了。据此推知,西欧城市发展(     
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孕育着社会变革的因素D.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2024-05-1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有占比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A.经济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恶劣B.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C.经济发展政策调整成果显著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24-05-14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03年1月,湖北留日同乡会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有人对其评价:“一篇一章,一行一句,无不补国人公德之缺点,启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学益其智识,理论开其精神,事实助其感情,文词增其美德,实足养成中国将来之国民。”由此可见,该刊物创办的主要意图是(     
A.唤醒国民实现救亡图存B.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培育留学生的爱国精神D.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024-05-13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中世纪西欧,各庄园领主和佃农们共同组成村民会议,商讨公共事宜。例如,1425年,在莱斯特郡的一个包含3个庄园的村庄,村民会议规定:“共用地使用须协商一致,要经过3位领主和整个村庄的一致同意。”这种做法(     
A.深受古代雅典政治的影响B.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权威性
C.体现了庄园自给自足特点D.保证了村民获得广泛权利
2024-05-13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6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汉代选官,除了少量通过世袭任荫和赀选买官外,(汉武帝后)主要用三种办法来选拔官员。一是不定期的,由皇帝提出并命题,命各地诸侯王公卿、郡国选送人才,诏举“贤良方正”。二是由地方官以“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定期向中央推举孝子廉吏,经中央考察后委任的各级官员。三是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设太学,学员是各地推荐的优秀平民子弟,向通经的博士学习儒家经典,通过考核后,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员为官。这三种选官方法有一共同点,就是以信奉儒学、士子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标准。汉代这种与儒学治国理念相匹配的选官制度,规范了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使这个信奉儒家的道德精英阶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材料二   唐初所开设的科目,如明法、明算、明字诸科,颇能切合实用,拔取真才,其后仅重明经、进士二科,明法科更随之而废,流弊因而产生。唐代科举有考前品评的惯例,士人先把平日作品送呈京师名人品评,为此不惜奉上大量金钱,以搏取好评。唐朝虽原则上规定平民阶层皆可应试,但仍讲究门第,名望贵族子弟仍居优先地位。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

——摘编自高建彬《浅析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利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科举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如表所示为明代中后期乡里调解文书分类情况(部分)。这说明当时的乡里调解(     
土地纠纷重复买卖5件
买卖山地1件
侵越坟地1件
主佃纠纷佃不应主役1件
仆不应主役1件
背主逃走1件
租佃纠纷租银纠纷1件
盗窃纠纷盗砍林木5件
盗窃墓葬1件
盗窃祭谷1件
A.广泛应用到民众的日常生活B.消除了民间的社会矛盾纠纷
C.有利于扩大地方的行政权力D.强化了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威
2024-05-13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文书的传递主要有“以次传”和“以邮行”两种方法。“以次传”是在政府中按郡、县,道的次序逐级下发,不得延误;“以邮行”是通过政府设立的邮舍逐程送达。负责传递文书的多为御史属下的卒人,“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则不准参与递送文书。由此可知,秦朝(     
A.交通运输系统发达B.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C.官僚政治日益成熟D.注重政府工作效率
2024-05-13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先秦文献中,“圣王”的说法频繁出现,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据统计《墨子》中“圣王”出现122次《荀子》中“圣王”出现39次,《管子》中“圣王”出现46次,《韩非子》中“圣王”出现8次。这种思潮(     
A.表明诸子思想逐渐实现合流B.反映了专制王权强化的趋势
C.契合了重建社会秩序的需求D.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2024-05-13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重视生产实践,讲求科学、逻辑学知识,强调“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与该学派的思想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A.追逐实际功利B.强调严刑峻法C.倡导民贵君轻D.讲求精神自由
2024-05-12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