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
2019-12-09更新 | 643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示占比变化(       

A.有利于民众失业问题的解决
B.体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
C.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3 . 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学习范例: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观察下图,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材料一,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以来英匡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材料三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是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并且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上海、天津、汉口等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下图是近代上海城区变化图


说明:1旧日城区2英租界3.美租界4.法租界5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发展形成)


(3)根据上图,概括1846-1900年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021-04-1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面图示反映了清朝权力中心的变化。这种变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皇帝逐渐倾向于任人唯亲B.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C.清王朝议政范围逐渐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更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分析近代中国话语流变,列出一个图示(如下图),认为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国家”相关的“国民”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国民”相关的“民”、“新民”等一些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臣民”时代的知识分子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发声
B.“国民”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C.“国民”等新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
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从“臣民”到“国民”的话语流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四次大会战的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②处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
C.③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④处会战中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
8 . 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赋税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实行闭关锁国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7-11-16更新 | 534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0 .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1)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条约的内容的异同。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其(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