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
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
2023-08-28更新 | 3384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在中世纪的西欧,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都是用来解读《圣经》的,如教堂内流行的彩绘玻璃绘画(如下图所示)就以形象直观且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广大不识字的信徒,使他们接受并崇拜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会(     

英国坎特伯雷教堂彩色玻璃窗上的《圣经》人物画像(局部)
A.主导文艺创作B.传播人文精神
C.推动教育普及D.干预世俗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拓展B.江南市镇经济兴起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幅漫画描绘的是19世纪20年代美国某项对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与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有关。对这幅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列强干涉北美独立战争B.列强竞相抢占美洲作殖民地
C.美国视拉美为势力范围D.美国支持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6 . 综观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黑奴贸易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直至1890年,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主导第一时期的黑奴贸易
②黑奴贸易的高潮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丰富劳动力
③美国南北战争中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宣言
④黑奴贸易的兴衰折射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

对其最为合理的解读是(     
A.土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科学合理D.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023-02-03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1984年国庆阅兵标语

图二对外开放格局
(1)解读图一中的标语。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
2022-01-18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士”作为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下表是不同时期“士”涵义及身份地位的发展变化。   

时期涵义
上古时期“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掌刑狱之官
商、西周、春秋时期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统称,职业多途化,有武士、文士吏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方术之士、谋士等
秦汉时期称为士大夫,可以指军队中的将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称为士人时,则一般特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东汉时期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
魏晋时期“士”固化为特殊的阶层
隋唐以后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
宋代以后又称衿士,是科举中有功名的人即举人贡生秀才监生进士未出仕者亦为此中人;宋代政治地位提升“士以天下为己任”要求与皇帝 “同治天下”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明代后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摘编自冯尔康《先秦至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结术演变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对“士”涵义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解读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25更新 | 3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与评价(1919—1949)

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不甘服于帝国主义与军阀官僚双重的压迫。自然发生的一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民众运动。——192554日《民国日报·五四纪念的感想》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1925年张大雷《五四运动意义与价值》
五四运动是民众对外交事件的直接行动,这种直接行动“在军阀专政时期,是家常便饭”,现在,国民政府秉承“平等待我”的方针与外国交涉,民众的直接行动实在不能用而且用不着了。
——192853日《民国日报·五四纪念宣传大纲》
在各学校中,利用“五四”的意义去召集学生群众大会,举行同乐会表演戏剧等。去揭破国民会议的欺骗,反对国民党禁止学生参加政治运动。积极号召学生群众反对国民党、改组织、第三党等的一切活动。
——1931年《共青团中央局五月工作决议》
五国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这一个支流,仍旧汇宗于国民革命的大海。所以‘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
——194354日《中央日报·国民革命与五国运动》社论
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很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