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到:“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主动时,就称它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相比较时,则称它为政权。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这里,卢梭倡导(     
A.主权在民B.法律至上C.三权分立D.天赋人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以波斯人为核心组建军队,各级军官均由波斯贵族充任。他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大流士一世的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行省制度B.强化专制统治C.维护贵族利益D.打击地方势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印加帝国有两条以都城库斯科为中心的大道贯穿全境,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驿卒(称为“飞毛腿”,如图)负责跑腿送信,有驿站供公务员居住,还给皇帝和大官修筑了高档招待所,并且有专门的养路队驻扎。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A.地方行政体系完善B.国家组织能力较强
C.各级道路网的形成D.驿路交通工具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邹容在《革命军》一书里“谈到清朝的科举选官制”说:“满洲人在中国,不过十八省中最小一部分,而其官于朝者,则以最小部分敌十八省而有余”,其意在说明(     
A.肯定清朝科举有效巩固统治B.抨击清朝科举选材标准不公
C.说明科举制与行省联系密切D.揭示清朝确立全国统治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23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任选两课或多课,自拟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明末清初,颜元在书院中专门开辟了锻炼身体、操练战争器械、数学地理等教学内容。康熙曾命传教士测绘全国地图,传教士运用当时非常先进的三角测量,结合经纬度测量,制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这表明,当时(     
A.书院教育培养了新式人才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一定传播
C.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D.西学东渐丰富传统儒家思想
8 . 自春秋、战国经秦至西汉前期(武帝以前),士人一直为游士,其社会角色游移不定。自汉武帝时始,“游士”逐渐成为“儒士”,到东汉前期最终演变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士大夫”。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大一统政局的形成发展
C.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D.选官用人标准发生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2023-08-28更新 | 4165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文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战争、冷战等破坏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起战争动能的势能是一战前欧洲均势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全面紧张。均势的改变是国家间实力消长的结果。在欧洲六个大国(英、法、俄、德、奥、意)中,英德之间的矛盾至为关键。……各种最新式的现代化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战争之惨烈规模空前,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之大更是前所未有。交战各国为赢得胜利,纷纷通过国家力量动员一切经济、金融以及文化等资源,进行总体战。

——摘编自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

材料二   1945年战争结束到1947年冷战爆发,从我们的描述和史实的发展来看,主动的是美国,被动的是苏联。事实上,不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苏联是较弱的,它不愿意跟美国发生对抗,也没这个必要、没这个能力去和美国对抗。而冷战的发生,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美苏双方战略互疑,频繁的误判和误解。美苏都朝坏的方向,朝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方向去解读对方的行为,结果就是看不清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表面现象,辨不清对方的目的。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转折——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整理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写一则历史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后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