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72 道试题
1 . 用玉器随葬是良渚文化的重要习俗。在良渚遗址的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有琮、璧、钺等重器,但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很少见到。这表明良渚社会(     
A.阶层分化明显B.农耕经济发展
C.早期国家出现D.地域特色鲜明
7日内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菁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元稹《西凉伎》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李世民《正日临朝》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鳄,万国朝未央
根据以上信息,围绕“唐诗与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9-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新校(贤岭校区)、北湖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生存和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革新图治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某学习小组整理的一个对比学习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的内容,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二   一战期间,交战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扩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破坏”以及“重建”两个使命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印度民族运动高涨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昔日的强国德、意、日被彻底击溃,英法两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降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苏联所追求的国家利益的最基本内容是维护苏联安全,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的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美国则希望在全世界扩张其影响和势力,主导国际政治舞台。当时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是根本对立的,苏联极力伸张共产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则极力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推广美式民主制度。

——摘编自赵茜《美苏冷战起源的三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人物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二战以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格局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漫画的创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3)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狄德罗高度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在摧毁宗教神学培育无神论思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狄德罗意在强调近代科学的兴起(       
A.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D.否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五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以及美国(1920~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所学知识,围绕“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自拟论题,并任选材料中两个国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完成了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这种全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还对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对个人自由权利表达了相当程度的尊重。但是由这三大要素构成的政治体制导致权力角逐尖锐,只能通过一次次改革,一系列法案来实现权力的逐渐下移。

——摘编自许春凤《基于唯物史观的教材分析———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例》

材料二 1787年制定的宪法虽然是多方势力妥协的结果,但进步意义毋庸置疑,它基于古典民主共和传统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结合美国的实际,首次在一个大国实行了共和制,巧妙设计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且承认国家最终权力来自人民。 不过,美国宪法的不足也相当明显,最明显的是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而且在选举和纳税时,每个黑人只能按照3/5人计算。印第安人也被排除在公民队伍之外,占人口约一半的女性,则直到美国联邦政府建立131年之后,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晏绍祥、苏新欢《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个国家,自拟论题,并围绕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7-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