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6 道试题

1 . 高二的小明在学习强国APP上浏览文章时,看到习总书记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开幕式演讲,他摘录了一段金句:“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

1.小明打开笔记本整理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人物及事迹,帮他一起完成配对。(涂字母)
(1)哥伦布                         A.推行改革开放
(2)张骞                            B.启航工业革命
(3)瓦特                            C.领导古巴革命
(4)邓小平                         D.发现美洲大陆
(5)卡斯特罗                      E.沟通西域各国
2.小明整理完笔记后拿给同桌看,同桌认为张骞不应出现在这个专题里。小明却坚持张骞可以放在这个专题内。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小明在和同桌讨论后,又找到老师询问如何完善这份专题。老师建议他加入一些具体史料以增加专题的科学性与严谨度。小明借来高三学长的历史选必教材,摘录了这样一段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生产效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3.根据材料,帮助小明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4.小明将整理好的史料拿给老师看。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小明所选史料是否妥当?谈谈你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以上三则史料分别呈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三个面相,请予以一一指出。
3.如下图为19世纪初英国的一幅漫画:科学家法拉第捏住鼻息,神情无奈地递给“泰晤士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河水中漂浮着各种牲畜的尸体。漫画作者意在(     )(单选)

A.弘扬科学精神B.推崇田园生活
C.反思工业文明D.抨击等级制度
4.图B 为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1858 年 7 月 10 日刊登的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漫画反映了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   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 “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 (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 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1)依据材料一、二,请概括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马铃薯自动削皮机”的发明是建立在美国已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当时 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应用。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蒸汽技术B.电力技术
C.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D.生物技术
(3)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4)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转动世界的橡胶

橡胶原产于美洲,近代以来经历了由“美洲物产”变为“转动世界”的全球性商品。

材料一:橡胶由“美洲物产”变为“转动世界”全球性商品的大事记

——以上材料整理自《橡胶树——改变历史的植物》

(1)与橡胶树一样是“美洲物产”世界物种的有(            )(双选)
A.水稻B.马铃薯C.小麦D.玉米
(2)与法国探险家康德曼将橡胶树从秘鲁带至欧洲相伴的是(       )(单选)
A.海上丝路开辟B.全球航路开辟C.三角贸易活动D.工业革命扩展
(3)橡胶开始被称为“黑色黄金”,主要得益于(       )(单选)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4)结合材料,概述近代以来橡胶产业的迁移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5)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指(       )(单选)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全面侵华战争D.太平洋战争

材料二:据统计,在1941年,全球54%的橡胶来自马来西亚,36%来自于印度尼西亚……但是在如此巨大产量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种植园劳工无尽的血泪。作为欧洲殖民扩张的产物,种植园内部存在着鲜明的种族歧视与等级差异。……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时,种植园更是被视为帝国主义的象征,成为民族革命者们的主要攻击对象。

——张炜伦《橡胶的世界史:帝国、工业和日常生活评价》

(6)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橡胶由“美洲物产”到“转动世界”的全球性商品的历程?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战争启示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仍,烽火不断。战争带给世人深重灾难,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前4世纪,通过暴力冲突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A.波斯帝国B.亚述帝国C.马其顿帝国D.罗马帝国

(2)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当是(     
A.新兴城市大量涌现B.美洲国家纷纷独立
C.工业革命蓬勃开展D.欧洲殖民掠夺美洲

(3)“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法典……”材料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     
A.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B.受被征服地区人民拥戴
C.具有鲜明的正义色彩D.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4)观察下列两地图,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的新国家。
________________(填写国名)

材料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就是其中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的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5)材料中“非凡预测”所指系列事件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简要说说美国黑人领袖“非凡预测”之依据。
2024-06-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综合题 | 较难(0.4) |
6 . 【闵行区·三】

漫画中的“危机”

60多年前,人类曾经站在了核战争的边缘……漫画,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描绘了这一历史镜像。

第一组:

第二组:

(1)以上两组漫画的主题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单选)(     
A.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B.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D.两大阵营激烈对抗
(2)观察第一组:面对危机,两幅漫画所呈现的解决方式有何不同?
(3)观察第二组:两幅漫画对于危机结局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漫画作为史料的认识。
(5)“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古巴导弹危机给予世人怎样的启示?
2024-05-1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7 . 60多年前,人类曾经站在了核战争的边缘……漫画,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描绘了这一历史镜像。

第一组:

     

图A《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 美国漫画             图B 《古巴导弹危机》英国漫画

第二组:

图C 《我比你更疼》美国漫画        图D   《如果你们撤......我们就撤......》英国漫画
1.以上两组漫画的主题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单选)
A.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B.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D.两大阵营激烈对抗
2.观察第一组:面对危机,两幅漫画所呈现的解决方式有何不同?
3.观察第二组:两幅漫画对于危机结局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漫画作为史料的认识。
5.“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古巴导弹危机给予世人怎样的启示?
2024-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乡土中国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材料一:家谱中的“五服图”

注:“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五服之内为亲戚,出了五服则没有了亲缘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2)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双选,填涂字母)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工商皆本的观念
C.商品经济的活动频繁D.安土重迁的思想

材料三: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还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材料四:1930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的影响较大。他主张将“中国固有精神和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同时吸收西方团体组织的方式,形成社会新组织。到了1937年,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材料五: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国的乡土社会?
2024-04-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何谓“西方”?

“西方”是一个频频出现于历史学习中的概念,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对该词语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列出了一些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A.亚里士多德B.查士丁尼一世C.查理曼大帝

D.牛顿E.康德F.马克思
(1)将上图中的历史人物与其贡献相对应,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人物事迹
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帝国,强化基督教势力,享有“欧洲之父”的荣誉之称。
发表《共产党宣言》,撰写《资本论》,揭露资本主义弊病,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乙同学梳理了西方影响世界的重要线索。

A.东印度公司股票B.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字现场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示意图

D.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流水线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徽标
(2)根据以上图片,归纳“西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世界?

丙同学搜集到了著名学者于尔根2021年出版的《全球史讲稿》,其中提到:一个跨大西洋的政治意义上的西方——从1941年《大西洋宪章》的章程开始酝酿——直到1942年初随着战争向全球的蔓延才得以实现。政治上的西方只有不到80年的历史。它的首要对手是国际法西斯主义,次要对手是1945年之后的苏联共产主义。

(3)于尔根认为的“政治意义上的西方”指的是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西方”这一概念的理解。
2024-04-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为“中体西用”,是近代晚清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其主张是在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西学,制洋器,求自强。

材料一:近代“中体西用”大事年表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愚则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最早阐发了“中体西用”思想。

1864年,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是“中体西用”思想实践的主要代表。

1895年,学者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救时策》一文中提出“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次明确使用。

1896年,礼部尚书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出版《劝学篇》,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0世纪初,“中体西用”思想逐渐被边缘化。

材料二:在晚清中国,官方宣导“中体西用”的论调,其隐而不宣的一个前提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管自身进行怎样的改革,绝不可以触动现政权的统治基础……一个“中体西用”的命题,竟然成为晚清权贵阶层拒绝变革、抵挡世界潮流于门外的借口和绝佳的挡箭牌。               

——余治平《“中体西用”:何以纠结,何以沉重?》

材料三:“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初提出者是(单选)(     
A.林则徐B.魏源C.徐继畲D.奕䜣
2.阅读材料一,概括近代“中体西用”思想流变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两位学者对近代“中体西用”思想认识不同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流变?
2024-04-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