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12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1914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1917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1934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全面抗战时期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54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1955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6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1980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198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1在上海成功上市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4-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托名大禹所著,全书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史记·夏本纪》全文征引,而不取当时更容易理解的其他说法,如《吕氏春秋》中比较纯粹的地理解释。这表明司马迁意在强调(       
A.天下一统的意识B.分封制度的历史传承C.华夏认同的观念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许多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支持力量,纷纷来华寻求物质和道义支持。由此可见中国(       
A.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外交空间B.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全面展示出负责任大国担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大史事相关表述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7年中共十三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2年中共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5 .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政权南迁,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较大的南迁,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如图所示“衣冠南渡”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B.民族交融加强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D.社会动荡不安
2024-03-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明代耕地和人均耕地情况统计,说明当时(       
A.一条鞭法成效显著B.高产作物传入中国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粮食产量不断下降
2024-03-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7 . 1811年底,英国兰开郡的织工们去找地方治安官,抱怨动力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并在地方官主持下与雇主谈判,要求恢复工资,遭到雇主拒绝后,手织工们发起卢德运动,攻击工厂、砸毁机器。由此可知当时(       
A.技术革命引发产业结构调整B.工业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C.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2024-03-2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8 .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北方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及一大批小城市、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这说明当时(       
A.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B.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4-03-2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024·天津·二模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几年,少数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炮制与中国“脱钩论”。但是根据2022年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欧盟、非洲、东盟和拉美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8563亿美元、2820亿美元,9753亿美元和4858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     
A.中国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B.加强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需求
C.优势互补市场规律起到一定作用D.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明显增加
2024-03-21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中,住在城市的居民统称为市民,用来同贵族、骑士、教士、农奴区分。农奴向往城市生活,逃出庄园,进入城市。当时到处流行着这样一句活:只要在城市中住上一年零一天,你就是城市的居民了。庄园自产的物品较少,封建主把家族成员迁到城市中,在城市里购买丝绸、棉布衣服,香料和调味料。由于生活支出越来越大,封建主除了加紧压榨农奴,还经营工商业或金融业。封建主家庭同城市中的富裕市民联姻的也越来越多。一部分贵族富了,成为城市的上层社会的一员。一部分坚持老一套经营管理方式的贵族穷了,甚至在城市大街边上讨饭为生。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民明显地感到:只有通过王权来消灭封建割据势力,才能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使产权与贸易安全得到保护。

材料二   西欧各国工业化开始以后,城市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开始后工厂、矿区都迫切需要劳动力,周围、甚至周边国家的农民都涌来了。农民就业时遇到一个难题:他们从未接近过机器设备,看不懂图纸。他们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才能上岗,否则只能充当搬运工、采矿工、杂工、粗工等。此外,城市中的生活费用高,租房不易,棚户区、贫民窟便成了他们栖身之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厉以宁《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城市发展所体现的“历史的规律”。
(2)材料一中的农奴与材料二中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动机有何不同?两者分别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4-03-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