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沉浮,屡见不鲜。探讨大国兴衰的规律和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见下表)

因素

解读

国力增长的速度是衡量国势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标识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
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的力度是取得大国优势的要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
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诱因不顾经济发展水平,透支国力,肆意军事扩张,是导致大国迅速衰落和解体的主要原因
合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强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国家又要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而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
大规模战争的频度是造成大国兴衰转换的直接因素持续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超出国力的战争则往往也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民族文化底蕴与厚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一个国家能否崛起,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薛其林《试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37—1945年国民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单位:百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度

银行垫款

债款收入

租税收入

其他收入

垫款额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1937年

1,195

59.46

256

12.74

450

22.41

103

5.39

1938年

853

73.04

18

1.57

211

18.10

85

7.28

1939年

2,310

75.74

24

0.81

483

15.89

231

7.60

1940年

3,834

74.32

7

0.15

266

5.17

1,050

20.36

1941年

9,443

87.81

127

9.71

667

6.20

516

4.81

1942年

20,081

78.10

362

1.41

4,164

16.20

1,103

4.29

1943年

40,875

66.69

3,886

6.35

15,325

25.02

1,191

1.95

1944年

140,090

78.57

1,988

1.11

34,351

19.27

1,863

1.05

1945年

1,043,257

83.05

62.818

5.00

102,252

8.14

47.811

3.81

A.日本侵华中断了中国经济发展
B.沿海地区沦陷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C.侵华战争使中国出现通货膨胀
D.战费激增导致政府财政困难加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是对雅尔塔会议的解读,其旨在揭示二战后国际关系(     

   

A.大国主导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B.重新划定世界秩序激化盟国矛盾
C.美苏两分天下加速美苏利益冲突D.违背世界和平潮流暗藏新的危机
2023-06-09更新 | 82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南渡的北人通常是按籍贯聚集若干家,节节迁移,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流民群。南渡官僚也往往随带家族部曲,并且沿途收集流散,以扩大自己的部曲队伍。到刘宋时期,南迁人民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至少有70万人”。下列项中,对这场迁徙运动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引发印欧人的大规模迁徙
B.北方士族势力影响南朝政局
C.坞堡和庄园经济由此产生
D.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省历年灾荒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江苏

安徽

江西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1854

53

水、旱

17

水、旱

20

水、旱

1856

66

旱、兵

23

水、旱、虫

7

水、旱

1859

59

水、旱、虫

26

水、旱、风

13

1864

77

水、旱

68

20

水、旱

A.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B.太平天国政权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C.江南地区经济濒临崩溃D.长江沿岸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024-06-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下列项中对“玄武门疑云”解读不正确的是(       
材料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 ……俄而东宫及齐 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逆败散。

《旧唐书》(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

材料二(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皇帝)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唐太宗入冥记》(注: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民间话本)

材料三常何的墓志铭中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 ……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材料四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 —(唐)《贞观政要》

A.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玄武门之变阐述不同,因而不能由此得出确定的历史结论。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唐朝遗留下来的史料,一定程度上可互相印证李世民发动政变。
C.材料三是一手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证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安排常何蓄谋发动的。
D.材料四反映统治者有干预史官修史的意图,因此其后成书的官修正史可能遭到篡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作为一条沟通东亚与中西亚、欧洲之间的国际商道,它南起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茶叶原产地,在“东方茶港”湖北汉口集散,向北进入蒙古草原、穿越沙漠后经库伦(今乌兰巴托)抵达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继续向北进入今俄罗斯境内,然后由东向西继续延伸,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其他国家通过这条商道,把国内的物产传播到中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文明互鉴推动了华夏认同B.万里茶道推动了亚欧经济文化交流
C.农耕经济具有明显竞争力D.中国传统朝贡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金石学开始向古器物学发生转变,近代考古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开始萌芽。近代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西之间的差距,重新深刻地反思中国历史的发展,寻求救国图强之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史料,促使中国近代考古学自诞生起就肩负着重建古史的使命。西方学者在中国主持的大量考古发掘也推动了中国学者走出书斋,进入田野,开启了中国考古发掘的时代。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诞生。1926年,由留学回国不久的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则开创了中国学者独立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先例。

——摘编自钟江华《李济与中国近代考古学之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步入正轨。国家设立了文化部文物局,对全国的文物考古工作进行统一管理。1950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考古研究所,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考古科研机构。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设立考古专业,在培养考古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以郭沫若、尹达、夏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成为中国考古事业的核心领导者,缔造了中国特色的考古学。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特色考古学解读:百年中国考古学史之思考》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考古学学科体系建设得到极大提升,考古事业迅速发展,走向繁荣。史前考古遗址发掘数量不断增多,新材料不断涌现;关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考古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显著增强;以古代都城和陵墓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受到世界学术界瞩目。

——摘编自刘国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重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考古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考古学肩负的时代重任。
2023-05-03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0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
1894年前16202
1895-1913年515533
1914-1930年111340103
资料来源:朱荫贵《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
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甲为英国,甲午战争后对华资本输出减弱
B.乙为美国,一战前后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丙为法国,一战爆发前在华经济势力最小
D.丁为日本,甲午战争后侵华势力急剧扩大
10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司马迁讲究“天人关系”,沟通“天人关系”最为重要的路径是“善恶”,尤其是大善大恶。这在《史记》中有明确表述,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善者,天报五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高希中《司马迁历史人物评价理念试析》

材料二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清军入关前在松锦战役中失败,被俘降清)一直比较受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300年间,物议纷然,评价不一。

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乾隆年间被钦定为“贰臣”,受到贬抑
民国初期大体延续乾隆时期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被视为“汉奸”,大受挞伐

材料三   1996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会议认为“洪承畴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谋臣在为满族夺取全国统治权、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冀震宇《社会变迁、文献解读与洪承畴“贰臣”形象的演变——兼论历史人物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依据司马迁的人物评价标准评价汉武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洪承畴不同时期评价不一的原因。
(3)是否认同材料三中“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关于洪承畴的评价?为什么?
2023-04-1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