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6世纪,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这些规定促进了当时西欧(       
A.工业革命的开展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农业现代化进程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2024-04-28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神宗元丰年间,徐州地区的36个冶铁作坊因政府关闭河北市场而开工不足,冶户和冶工均有“失业之忧”。经苏轼上疏请求后,中央政府撤销禁令,“使铁得北行”,冶户们“皆悦而听命”。据此可知,当时(     
A.宋辽之间关系紧张B.区域市场联系密切
C.雇佣关系已经普及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2024-04-28更新 | 58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人们广泛使用“城”作为土地人口的计量单位,封地的大小往往不再用方圆多少来形容,如秦王用十五城求购“和氏璧”,商鞅被封为商君并且得到商於之地十五城。这说明(     
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兼并战争更加激烈D.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灭商之后,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后又“以微子开(帝纣之庶兄)代殷后,国于宋”。西周褒封古帝王后代和夏商宗室后裔的深层用意是(     
A.强化血缘等级关系B.建立贵族联合统治
C.彰显天下共主地位D.安抚潜在敌对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其观点反映了(     
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
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
2024-04-26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构成要素都包括人、时间和空间,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光荣革命、启蒙运动、《独立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市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时空的联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出土一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舞马是造择西域良马经过特殊训练后,让马在音乐节奏下进行的一种表演。唐中宗时期,舞马已经出现在宫廷宴会中,且规模十分庞大。这一时期舞马的发展反映了(     
A.政治奢靡的景象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军事战争的扩大D.礼乐制度的完善
2024-04-17更新 | 28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转型和文明嬗变是历史发展的突出旋律

材料一  有人说:14—17世纪,是欧洲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类“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形成和演进历程。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分为迈向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的诞生与确立、改良与局部扩散、危机与革新、全球扩展五个阶段,下表是对第二、第三阶段的概括总结。

阶段

基本特征

第二阶段 现代文明的诞生与确立(1640-1815)

西欧在科学、工业和政治领域里发生三大革命,新兴的整体世界文明开始萌生、发展;率先开展三大革命的英国,恃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大肆殖民扩张,终于在1815年基本确立了它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法国也顺应现代文明的脚步,进行革命和战争。

第三阶段现代文明的改良与局部扩散

(1815—1914)

现代文明诸基本原则在欧美、日本的推广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的初步冲击,其形式不仅表现为欧美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和世界广大区域内此起彼伏的战争、起义、革命与改革浪潮,而且还表现为风起云涌于欧美的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社会“转型”或“发现”?任选一方面,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依据现代文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所学,概括“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2024-04-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8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方面,全苏联共有31858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3718台,仅占总数的12%;进口28140台,占总数的88%。1929一1931年,国产拖拉机有5.03万台,进口的拖拉机共5.96万台,进口仍占一半以上。直到1932年苏联才停止进口拖拉机。这说明(     
A.苏联模式对经济影响有限B.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农业集体化阻碍工业生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