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工业科技著作统计表

所属时期器械制造建筑营造交通运输化学工业纺织印染园林园艺文娱工业食品工业综合杂业总计(单位:种)
1520年前711913312121113
1520年到明末28274223345718175
清代39229151711521422201

上表为学者整理的中国古代的工业科技著作统计表。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 . 1930年以前英、法、美和日本四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1894年前16202
1895—1913年515533
1914—1930年111340103
A.甲为美国B.乙为英国C.丙为法国D.丁为日本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崇尚实务而抵制虚辞。秦代公牍文国之多就事论事,摒弃主体感情与浮华之词,文风质朴无华,简练明确。例如,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淳于越分别创作的《议废封建》《议封建》等奏文,都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文风。汉初文书行政制度打破了秦代文禁,对文辞书写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汉初公牍文多换情势,言政理,文风畅达恣肆,这在贯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中有较充分的体现。汉式帝后,来自基层的文吏逐渐成为朝廷创作的主导力量,文风简洁明确,沉实平正,其书写与创作多立足于儒学名理、又理而展开,促成了汉代公赎文的新气象,公孙弘的《举贤良文学对策》就是这种文风的典型。

——摘编自韦春喜《秦汉文书行政制度与公牍文写作》

材料二   


——摘编自丁海斌、陈佳丽《两宋时期的商业文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汉时期公族文写作风格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宋方伯淳卖山契进行解读。
2022-09-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大革命失败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战斗、攻击目标都在城市。广州起义的奋斗目标也是在广州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城市政权。“八一功在第一枪”(周恩来语),但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帜,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秋收起义具有三大亮点:一是打出了一面党旗;二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三是走出了一个伟人。

——摘编自余伯流《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与毛泽东的卓越贡献》

材料二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在革命新高潮中,农民战争是一个“主要的支流”,“最主要的革命高潮之象征,还是工人运动的复兴”。因此,在党的工作中,“应当坚决相信,在任何一个重工业中,就是建立数人的支部,也比我们在农村中发展百余同志,割据一个乡村还要宝贵”。

——据《中央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1929年7月9日)等整理

材料三遵义会议特别指出:那种“无把握的及在当时无必要的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使红军和革命战争受到严重损失。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虽然党中央部署了向晋、陕、甘、绥、宁五省大发展的工作,但这已不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几省首先胜利。中共中央认为那种主张必须占取了中心城市和省城才是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观点是“不合事实”的。

——据《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共中央基本的革命路线,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这一革命路线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说明遵义会议的意义,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路线的认识。
5 . 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
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
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下表是有关对刘坤一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清廷谕旨(1902年)前年近畿之乱,该督保障东南,匡扶大局,厥功甚著,老成硕望,实为国家柱石之臣。
梁启超《呜呼刘坤一! 呜呼陶模!》(1902年)拳匪之乱,立东南保护之约,不无小功。然自此以往,外国在南方之权力范围,亦愈确立矣。……刘近日所以得保其位置,隆隆日上者,由其媚外政策之日娴熟也。
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革命》(1924年)方镇总督以至地方官……奴颜婢膝宣告,不顾北京形势如何,对于外人条约权利保护不怠,去讨好外国帝国主义。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C.不同的评价体现人物的多面性D.不同时期对人物评价大同小异
2023-09-24更新 | 40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所载的唐代几位名臣的事迹。

姓名职位事迹
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魏征曾任尚书左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刺史、司马、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等职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唐太宗墓)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不至于死。……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帝(唐高宗)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等职是时,上(唐玄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摘编自《旧唐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一则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在其演说中有这样的言论:“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以下对他的言论的解读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体现了世界各个地区紧密联系B.说明巴格达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C.反映了罗马帝国商品经济繁荣D.演说家言论夸大其词不足采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如表为史书所记载宋代几位名臣良将事远。

姓名官职事迹
杨业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等。(业)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包拯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翻毁去。……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范仲淹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
苏轼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凤翔通判等职,并出任杭州、颍州、杨州、定州等地知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据《宋史》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03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 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 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 其中宋钱占 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

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 28 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 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 23000 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 22925 枚,而北宋钱币就有

20618 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 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 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 “(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

(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