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5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后,获得国际上极高的关注和赞扬。茅盾先生观看后即兴赋诗:“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情,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体现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     
A.突出情节的曲折性B.服务于国际市场
C.摆脱强烈的政治性D.探索民族化道路
2024-05-15更新 | 412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中叶以前,东南山区修建了一批堰坝蓄水灌溉。到明中叶以后,大量商贩借助河流运输竹木、柴炭、靛麻等商品,需开堰通行,导致农商之间出现了许多用堰纠纷。这反映了当地(     
A.高产作物的引进B.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
C.朝贡贸易的繁荣D.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2024-05-15更新 | 45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科举考生被录取后要到考官处谢恩,称考官为“师门”,自称“门生”。宋太祖改革殿试制度,使录取的考生只能向皇帝感恩戴德,做“天子门生”。宋仁宗后,殿试只分甲第排名次,不再落榜也成为定制。据此可知,宋代改革殿试制度是为了(     
A.遏制结党营私并笼络士子B.避免取士的主观随意
C.统一科举考试选才的标准D.强化崇文抑武的政策
2024-05-15更新 | 62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在位50多年,用人不拘一格,“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A.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B.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
C.中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2024-05-15更新 | 49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2024-05-15更新 | 56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世纪的财富观本质上是消极的,基督教教义向人们宣扬:世俗的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富,安贫乐道是一个基督徒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到了15世纪,有学者开始把财富看成发扬个人美德的物质前提,认为假如财富掌握在有德行的人物手中,其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学者的看法(       
A.体现了宗教改革的要求B.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扩展D.改变了基督教的财富观
2024-05-15更新 | 479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木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他经常整理经典,并且将理论内容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众多科学思想。朱熹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他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朱熹强调在进行自然知识学习时,不仅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升华到人的社会以及道德层面上。他还认为为学需要先穷理,而要穷理则必先读书,这是因为“天理”的精髓和底蕴均蕴藏在圣贤书中。

——摘编自李宏爽《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康有为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 梁启超也曾在《格致学沿革考咯》一文中写道:“培根常日格致之学,必当以实验为基础;又曰,一切科学,皆以数学为其根。”首倡近代科学教育的严复提出“凡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他要人应用科学方法于事事物物,实在为科学教育之极致。改良主义者们希望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代替《四书》《五经》等旧知识,他们还主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仿照西方模式在中国建立具有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张改革科举、学以致用,并希望把“西学”列入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牛楠《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党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在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科技成果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摘编自王建锋《浅析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朱熹、维新派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并谈谈你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2024-05-12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90年弗吉尼亚第一银行的一名黑人职员向当地法院状告自己的上司在工作生活中使用歧视性语言来辱骂他,要求象征性地赔偿一百美元。最终法院依据1964年《民权法》判决这名黑人胜诉,但上司布伦南则不在起诉范围内,不予惩罚。该案件判定结果表明美国(       
A.联邦宪法维护黑人奴隶制度B.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果有限
C.司法实践遵循无罪推定原则D.法律上首次确认黑人公民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不仅是经济革命,更是政治整合。一是通过清匪反霸打击实际掌握乡村统治权和压迫普通农民的地主势力或其他黑恶势力,将分散在乡村社会的社会权利收归到国家政权体系中来,实现了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二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末端建立起基层政权组织,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将土地分配给无地、缺地、少地的农民。由此,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先生称土地改革是“农民取得土地、党取得农民”。

——摘编自李华胤《我国乡村治理的变迁与经验探析》

材料二1980年,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重建乡政府,开始了政社分开,废止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的进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乡镇政府作为基层国家政权的政治地位,村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的建立使得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农村环保、民生事业的发展,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也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体。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要求。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战略更明确地站在统筹城乡的角度上,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对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摘编自刘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乡村治理的历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对乡村治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治理发展的特点。
10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此后,多极化趋势中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赛。其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     
A.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格局
C.多极格局代替两极格局D.世界格局突变激化科技竞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