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B.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
C.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与亚非诸国的交往包含着麒麟(长颈鹿)等动物交流,郑和下西洋的“寻宝”和亚非诸国“献宝”共同构成了明朝“麒麟外交的基础。明朝的“麒麟外交”‘旨在(     
A.推动新旧大陆间的物种交流B.巩固朝贡体系和宣扬国威
C.促进亚非国际经贸体系建立D.开放海禁以宣扬天朝文化
2024-03-19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皇帝。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成了“事无大小,皆悉闻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假回家,还得到了武则天应允。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艰难
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2024-03-19更新 | 746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等国有意与中国加强合作关系,但都被美国人摁下去了。戴高乐却不吃美国那一套,他对英国人讲,总有一天我要把中国人拉出万里长城。他跟下属也反复讲这样的话。当时戴高乐的言论从侧面表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西方出现对华建交的高潮D.法国借中法建交跻身大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长庆三年(823年),柳公绰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经过邓县时,有两个官吏,一个犯贪赃之罪,另一个则犯玩弄文字、曲解法律之罪。众人皆以为贪赃者会被杀,然而柳公绰认为“赃吏犯法,法在;奸吏乱法,法亡”,遂诛杀“舞文”者。这印证了唐代后期(     
A.节度使对所辖区域可自主处刑B.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C.地方治理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D.节度使成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摘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原载内蒙古日报(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自拟论题,并对此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3-1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A.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D.遏制世界战争潜在力量
2024-03-16更新 | 509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A.提倡仁德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D.追求公平
2024-03-16更新 | 581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从来华传教士反馈的图像中“发现”了中国,其中法国的表现尤为特殊。17世纪末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知识界围绕着中国文化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典型如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文化之争。伏尔泰向往贤明而仁慈的君主,当他从耶稣会士笔下看到中国皇帝形象时,自认为找到了开明君主典范。伏尔泰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孟德斯鸠不否定中国文化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他认为要坚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就必须与中国划清界线。在孟德斯鸠看来,中国的法律所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其间有许多刑罚条款却少有正义、平等、自由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所接触的中国材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他们却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摘编自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等

材料二1840年前后中西文化交流再次开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层为了解西学,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其中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京师同文馆,译书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以及与工业制造有关的冶炼、造船、化工等应用科学。1895年后,译书之风大盛,不但一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西书,形成了翻译群体,各种社团、报刊也加入这股译介西学的洪流。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西译家首推严复。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10多种西方著作,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有学者认为,严复所译的著作要比一大批传教士与洋务人士30年间所出的全部作品和书籍,更能适应这时代的要求。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法国思想家关于中国文化争论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活动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朝廷对岭南的官员输出以贬谪为主,对西域的官员输出以建功为主。在贬流文人的笔下,岭南不仅是“牢笼”,更是“鬼门关”“死亡乡”;而岑参认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甚或姚崇、宋塬、苏颈等人因曾就职西北边疆而官拜宰相。这一差别反映了,当时(       
A.民族政策的重北轻南B.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
C.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D.南北诗风的源流特色
2024-03-15更新 | 781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