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月,美国派德特里克堡基地的细菌战专家调查日本细菌战有关情况。19479月,美国国务院向当时美国驻日最高司令作出指示.为了获取日军满洲731部队石井等人掌握的细菌实验资料,可以"不追究石井及其同伙的战争犯罪责任"。到194811月东京审判结束的几年间,美日之间达成了秘密交易。美国以豁免731部队战犯战争责任为条件,得到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等方面的数据,并为此支付了25万日元。20世纪90年代初,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曾发生炭疽等致命菌株、毒株丢失事件。20197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突然关闭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称实验室没有"完善的系统"来净化废水。但是,疾控中心以"国家安全原因"为由.拒绝公布有关其决定的信息。2020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美多地暴发的同时,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全面恢复了运行。20215月,媒体报道,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在198911月曾险些发生埃博拉病毒泄露事故。6月,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了三份关于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报告。8.意大利媒体剑指美军血液项目.呼吁到德特里克堡溯源。


(1)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罪行。
(2)根据材料和所学,对美国政府在历史与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加以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97年,香港GDP为1.34万亿人民币,到2019年,香港的GDP已达2.52万亿人民币;2020年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香港 GDP下降6.1%,但 GDP也达2.41万亿人民币,人均GDP高达32万人民币。2021年5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8%,是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此外,出口创新高、失业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香港
A.香港经济政治持续发展B.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D.始终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
2021-09-06更新 | 678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1958年9月,武钢一号高炉的第一炉铁水开辟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纪元,2019年10月,一号高炉光荣退役。在61年的生产建设中,武钢人以艰苦创业和拼搏创新精神,先后成就了它“光荣炉”“冠军炉”“长寿炉”的美称。2021年武钢一号高炉登上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武钢一号高炉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国家(       
A.注意借鉴苏联建设经验B.力图加快“一五”计划
C.一度重视重工业的发展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2022-12-23更新 | 690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     
表: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构成(合计=100)
1952年83.57.49.1
1965年81.68.410
1979年69.817.612.6
1992年59.721.418.9
2020年23.628.747.7
A.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经济衰退B.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
C.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长最快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新变化
2023-03-18更新 | 15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除了完善取士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中央设有国子监总辖各学。国子监既是最高学府,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下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律学等,此外还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唐代还出现众多门类、范围广阔的实科专门学校。

唐宋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书院。书院原为藏书、校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宋代则将书院发展为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元代政府大力扶持书院,书院院址多选于山林名胜之地,主持人称为“洞主”或“山长”。书院的出现,不仅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代表着社会良知,担当着社会道义,是批判现实社会黑暗腐朽势力的一股力量。到了明代,由于阉党魏忠贤矫旨尽毁国中书院,此后书院渐渐衰落。明代的学校,中央设有国子监(贵族学校),地方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边疆及特殊地方则有卫校(军事学校)。清代学制大抵沿袭明朝,科举制沿袭宋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考试内容:第一类为经义,出题限于四书五经,文体多为八股;第二类为诏诰律令;第三类为经史时务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1901年以后,清政府对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改造各级官学,书院改设学堂,改革和废除科举取士制度。废除科举制度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大发展,促进了留学潮流的高涨,加速了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在晚清最后十年中,留日学生在留学生中占大多数。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在政策上提倡、鼓励;日本政府推行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民族危亡感的强烈震荡;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留学生们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这场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变革中,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学说,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近代教育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热情投身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办,为中国近代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特别是初等教育体系、中等教育体系、师范教育、事业教育、军事教育、法政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留学生中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近代教育家群体。这些变革实现了以日本教育为模板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加速了正在走向衰亡的封建教育体制的解体,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近代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观念第一次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培养和造就了中国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至1976年:扫盲运动到基础教育。1949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于1951年起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在扫盲运动展开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1977年—2011年:全面发展基础教育。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了湖南省桃江县《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人才,其基础在于教育。故要求各级党政官员,切实抓好小学教育的普及。2012年至2019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从最初的扫盲运动到之后基础教育,再到如今推进教育信息化2.0,中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跨越式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教育强国之路!图说中国70年教育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清末兴学热潮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3-08-25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天成学校2023届高三4月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泣,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20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编自央视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江南三角洲地区粮食出现严重短缺的原因,并简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8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2020-11-0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届高三11月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一边倒”的主张,……如果不表示这样鲜明的态度,就只能使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中得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持而处于自我孤立的境地。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一边倒”的总特征下,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调整,贯穿着独立自主原则和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新中国坚定地实践着“一边倒”外交战略。这一外交政策使新中国获得发展机会,但也造成外交上的不平衡。这限制了新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朝鲜战争结束后,多种因素促成“一边倒”外交战略不断弱化,为新中国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196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的构想,发展同西欧国家正常关系,抵制美国对我国的扼杀。这把我国对西欧政策提高到战略高度,并收到显著效果。戴高乐将军不顾美国的压力正式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震惊世界,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这有力推动了我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发展。……1972年我国同西德建交,中英、中荷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第二年西班牙同我国建交。至此,我国同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摘编自蔡方柏《中欧关系70年》

材料四: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主题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六: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材料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主题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材料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自顾保国《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要览》

材料九: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中,有三对关系非常突出。一是重“威”不重“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二是以“义”为先,“义”“利”相兼。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三是促“合” 反“分”。强调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朋友国”,在“和而治之”基础上共建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赵可金《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周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围绕这些重大课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外交上的不平衡”的国际背景。为打破这种不平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哪些外交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六七十年代促使中国与西欧关系改善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6)据材料五、六,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7)根据材料七,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主要目的。
(8)依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9)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0)依据材料八、九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3-10-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14·选必一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三个中国”说,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此实汉族自经营其内部之事。当时所交涉者。惟苗种诸族类而已。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

——摘编自1901年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从“三个中国”说中任选一个阶段,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5更新 | 29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