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反对过分节俭、壅积社会财富,主张积极消费和投资实业,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发展。“崇奢黜俭”一经出现便以其反传统的姿态显得格外“另类”,对这一消费观进行全面、科学助于我们了解“崇奢黜俭”消费观本身,也为我们探索近代消费观重构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线索。

——黄娟《“崇奢黜俭”思想与近代消费观的重构》

结合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相关知识,就“崇奢黜俭”提出你的看法或认识,并对你的看法或认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力,逻辑清晰,语言严谨)
2024-05-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1872年,爱迪生建立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到1913年美国著名的工业实验室已发展到65个,吸收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工作。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二战后,科学研究出现“大科学”模式。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1956年,中共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规划中确定了包括发展原子能和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控技术等项目。五六十年代在极端困难情况下, 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19863月,中共中央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在高温超导、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高性能云计算、载人航天、量子通讯卫星、北斗导航、 高速铁路等先进技术方面已经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科技进步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70年科技规划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大科学”研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科研及成就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的重大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苏美尔神话为研究苏美尔城邦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旧约·创世纪×苏美尔王》等神话中的叙述,众神会议(相当于公民大会)有权选举王,决定城邦战和大事。但是操纵众神会议的则是“决定命运的七神”(相当于贵族会议)。由此可知,苏美尔城邦(     
A.开始进入文明时代B.已经形成统一国家
C.具有君权神授特点D.君主专制尚未形成
2023-06-13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023-05-28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研究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世界各国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 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在原有的地区注国际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逐渐沦落为一个失去诸多主权的弱国,中国要努力恢复平等地位,这一过程并非每个国家所必经的。这两件事中,本应以第一件事为根本,为要务,但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法做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努力去做第二件事竟成为历史发展主线争取国家的独立平等被置于比兼取社会发展更为优先的地位。

材料二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规划,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民国史之中的部分议题一直难以避免引起各种偏见,两岸各自主导一类型之论述。本书则主要依赖史实做深度的描写、分析与比较。其中国民党史部分主要由台湾学者负责,少数曲大陆学者撰写,共产党史部分则由大陆学者执笔。这与近年来两岸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研究蒋介石的经验也相符合:台湾学者更能呈现蒋介石的成功之处,大陆学者则更能客观分析蒋介石的派系属性 发掘出蒋介石的个性与统治缺失之处,因而相互补足各自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位于台湾的学术机构每年接待许多大陆学者参观访问、调阅民国档案、参与台湾学界的学术活动,在我所任教的大学每一学期都有许多大陆来台的交换学生选修我的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中提炼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从做好”的原因。
(2)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专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何补益之处? 这种撰史方式有着怎样的意义?
2024-04-2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福利国家面临的新挑战示意图。

——摘编自[]考夫曼《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示意图中所示的一条或多条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线索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甲图),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乙图)。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05-05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变自己是中国力量的主要来源,改变自己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的主要方式。综观20世纪,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两方面变化都对中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相比之下,还是中国内部的变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更强烈、更深刻。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始终与中国内部的政治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中国主要是依靠自己内部的变革,而不是通过某种外表行为来改变中国与其他国家乃至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摘编自章百家《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选取中国20世纪对外关系的整体、部分或某个政权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郑永流       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华法系的“礼法结合”特点。
2024-03-3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1949年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1712月首次出版。小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子承父业努力打拼辛劳谋生,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摘编自马丽萍《梁晓声:<人世间>敲击着所有浮躁的灵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世间》这部长篇小说具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的理解。
2023-05-19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