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了关于中国历史进程的13项理论创造。这些理论创造分别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广大边区封建化进程、中国历史上的王权主义、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大宋史观和“新宋学”观、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江南早期工业化、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民主革命时期“中间力量”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如何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材料中的理论创造,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6-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图2、图3、图4分别为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旗帜、臂章和胸章。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阐述清晰)
2023-10-1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中共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共的百年奋斗史诗的重要组成,是中共的初心使命生动的诠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唐仁健《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9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分期问题展开论辩,主要分歧如下:

代表人物分期标准
胡绳、戴逸以阶级斗争为标准,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历史现实决定的
孙守任、范文澜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标准,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统治者,外国侵略势力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选择上述某一标准或者自拟一个标准,运用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对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分期并予以说明。(要求:分期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的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提出了挑战……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宝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领发给个人,18%领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围家领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活动都将可以在同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互联网的非中心思想更加契合现代民主思想,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网民们通常以有目的寻找始,以无目的的漫游终。这就使人类面临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生活的意义被虚无化、真空化……早有思想家说过,或器的进步使人的道德下降,坐在电脑前士兵发射一枚导弹,与他们平时在网上进行战争游戏,从感觉上讲毫无区别。

电脑和网络时代带给人类更大的问题是人对机器的过分依赖性。人类通过工具的使用解放了自己的手脚,获得了自由,但久而久之产生的对工具的依赖性,却使刚刚获得的自由又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这就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主奴辩证法在起作用了。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使近代科学得以不断稳步发展的研究方法。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晚期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科技与人类文明”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

——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2023-09-21更新 | 11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反对过分节俭、壅积社会财富,主张积极消费和投资实业,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发展。“崇奢黜俭”一经出现便以其反传统的姿态显得格外“另类”,对这一消费观进行全面、科学助于我们了解“崇奢黜俭”消费观本身,也为我们探索近代消费观重构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线索。

——黄娟《“崇奢黜俭”思想与近代消费观的重构》

结合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相关知识,就“崇奢黜俭”提出你的看法或认识,并对你的看法或认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力,逻辑清晰,语言严谨)
2024-05-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有两大问题非常地突出。一是“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说是罕见的成功,举世无双。何以能达此成功?总不能说没有“合理性”存在,那“合理性”又如何解释?二是“先进变落后”。先进发达的农业中国为什么要转型到现代的工业社会,会如此地艰难曲折?“后来者居上”,此话也有历史的根据,那我们凭什么能实现这种宏伟大志?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王家范先生力求从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考察,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和整体特征。请就材料中的角度自拟论题,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2024-03-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研究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世界各国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 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在原有的地区注国际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逐渐沦落为一个失去诸多主权的弱国,中国要努力恢复平等地位,这一过程并非每个国家所必经的。这两件事中,本应以第一件事为根本,为要务,但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法做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努力去做第二件事竟成为历史发展主线争取国家的独立平等被置于比兼取社会发展更为优先的地位。

材料二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规划,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民国史之中的部分议题一直难以避免引起各种偏见,两岸各自主导一类型之论述。本书则主要依赖史实做深度的描写、分析与比较。其中国民党史部分主要由台湾学者负责,少数曲大陆学者撰写,共产党史部分则由大陆学者执笔。这与近年来两岸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研究蒋介石的经验也相符合:台湾学者更能呈现蒋介石的成功之处,大陆学者则更能客观分析蒋介石的派系属性 发掘出蒋介石的个性与统治缺失之处,因而相互补足各自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位于台湾的学术机构每年接待许多大陆学者参观访问、调阅民国档案、参与台湾学界的学术活动,在我所任教的大学每一学期都有许多大陆来台的交换学生选修我的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中提炼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从做好”的原因。
(2)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专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何补益之处? 这种撰史方式有着怎样的意义?
2024-04-2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福利国家面临的新挑战示意图。

——摘编自[]考夫曼《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示意图中所示的一条或多条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